第 152 章 发现猫腻,斩断利益
暮色初沉,后院内一盏明灯摇曳。
袁尚独坐案前,眉头紧锁,手中茶水已凉。
审讯已持续三个时辰,郭恒终于松口。
“看来,这郭氏不过是传递者,背后自有更大的虎狼。”
他轻叹一声,手指轻叩案几,节奏如同思绪般急促。
堂外脚步声渐近,典韦高大的身影挡住了门框。
“主公,审问有了进展。”
典韦面容严肃,声音却压得极低。
袁尚微微抬首,目光锐利如剑。
“且细细道来。”
“郭家只负责运输,那些铁料送抵邺城后,全数交付给城南的长安兵器坊。”
话音刚落,袁尚猛地站起。
“长安兵器坊?”他眼中精光一闪,“那不是…”
“崔家?”典韦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声音低沉如雷。
袁尚站起身来,在案几旁踱步,烛火映照着他紧绷的面容。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
典韦挺直高大的身躯,忠诚坚定:“主公有何吩咐?”
他翻开地图,指向邺城南侧:“先查清这长安兵器坊的底细,另外再派探子悄悄潜入崔家。”
“属下这就去办。”典韦正要转身。
袁尚抬手示意他停下:“小心行事,崔家眼线众多。”
“明白。”
待典韦离去,袁尚拂袖坐回案前,月光透窗洒在案几上的地图。
他的手指在邺城与乐陵之间的路线上轻轻划过,眉头紧锁。
三日后,夜色浓稠如墨。
袁尚书房内灯火通明,案上堆满竹简账册。
典韦疾步而入,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
“主公,查明了。”
他声音压得极低,眼中却闪烁着发现的兴奋。
“长安兵器坊确实有问题。”
袁尚目光一凝:“说。”
典韦从怀中取出一小块铁料,放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此为坊内所用铁料,质地松脆,掺杂大量杂质。”
袁尚拿起铁块,指腹摩挲其表面的粗糙纹理,眉头越皱越紧。
“兵器坊以三十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上等生铁,却在成品中掺入劣质铁料。”
典韦声音低沉:“如此打造的兵器,看似精良,实则脆弱不堪。”
“一旦上了战场…”
袁尚没有说完,眼中已燃起怒火。
“这些兵器销往何处?”
“大多数承接朝廷订单,供应边关军队。”
室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不仅是谋财,更是害命…”
他指节泛白,握紧了手中的铁块。
窗外,秋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声响,如同无数士兵的低语。
袁尚翻开另一本账册,两册对照。“张家铁矿月产三千斤上等生铁,以三十钱一斤卖给广济商行。而市场价至少是九十钱一斤。”
“这不是亏大了?”典韦说道。
“表面上看是亏损,实则另有算盘。”袁尚,目光锐利。“崔家在邺城经营数家兵器作坊,长安兵器坊规模最大,常年承接朝廷军需订单。”
“且看这两份文书。”袁尚展开两份文件并排而放。“左边是张家卖给广济商行的价格,右边是长安兵器坊向朝廷报价。”
典韦俯身查看,随即倒吸一口凉气。“每斤铁料三十钱买入,加工成兵器后,以二百五十钱价格卖给朝廷?”
“这还只是表面数字。”袁尚声音低沉。“实际情况更为恶劣。”
袁尚起身踱步,神情凝重。“不止如此。兵器坊还篡改数量报表,向朝廷交付的兵器数量比报价数量少三成,却收取全额钱款。”
他展开另一份密报。“邺城的探子冒险潜入崔家账房,复制了部分账册。这条产业链环环相扣——张家贱价卖铁给郭家商行,郭家运输至邺城崔家兵器坊,崔家制成兵器后高价卖给朝廷,中间每道环节都有巨额利润。”
典韦咬牙切齿。“这群蛀虫!”
“更令人愤怒的是,”袁尚声音压低,“这些兵器质量低劣,经不起战场考验,多少将士因此丧命?”
他展开一份军报。“渔阳一线的军报显示,前线将士常抱怨兵器易断裂。这背后,竟是世家为谋私利而置大汉将士性命于不顾!”
典韦拳头紧握,指节泛白。“主公,必须铲除这些害虫!”
袁尚坐回案前,手指轻叩桌面。“这条利益链涉及三方:乐陵豪强负责原料供应,郭家负责运输,崔家负责加工制造并与朝廷交易。三家分工明确,利益共享。”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画出一条线。“从乐陵到冀州,再到朝廷,这条利益输送链条已经形成多年。若要彻底根除,非一日之功。”
典韦不解。“主公为何忧虑?以主公之权,铲除这些蛀虫并非难事。”
袁尚摇头。“问题在于,这不仅是几家豪强的勾当,而是整个世家网络的一部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的乐陵城在夜色中沉寂,偶有灯火点点。“冀州世家根深蒂固,彼此盘根错节。动一发而牵全身,若处理不当,恐引发更大动荡。”
“那就眼睁睁看他们鱼肉百姓,危害国家?”典韦不满道。
袁尚转身,目光坚毅。“非也。我自有计划。”
他回到案前,铺开一张白纸。“首先,对乐陵三家豪强雷霆出手,以儆效尤。其次,切断铁矿输送链条,令郭家商行无货可运。”
“那崔家和朝廷军械供应呢?”典韦问道。
“这才是关键。”袁尚嘴角微扬。“吾身为冀州,幽州刺史,完全可以接管军械生产。由官府直接收购铁矿,官办作坊制造兵器,既保证质量,又节省朝廷开支。”
典韦眼前一亮。“这不仅切断了世家利益链,还能为朝廷节流,一举两得!”
袁尚点头。“此事需稳步推进。我拟定三步计划:一查三家豪强与广济商行勾结证据,二派人前往邺城长安兵器坊取样检验,三上书朝廷举报军械质量问题并请求准许设立官办兵器作坊。”
典韦兴奋拱手。“主公高明!”
“然,”袁尚表情转为凝重,“此举必然触动世家根本利益。崔、郭两家在冀州势力雄厚,必不会坐视利益被夺。我们须防范他们的反扑。”
典韦拍胸膛。“有俺在,谁敢伤害主公!”
袁尚摇头。“世家手段多样,不止武力威胁。他们可能利用朝中关系扳倒我们,甚至煽动百姓制造动乱。”
他略作沉思,继续道:“还需加强对三府的监视,防止他们销毁证据或潜逃。同时,派人秘密前往邺城,搜集崔家兵器作坊的更多证据。”
典韦领命而去,安排人手执行任务。
袁尚独自立于窗前,凝望远方。乐陵只是开端,背后牵连的世家利益网络庞大而复杂。他正触碰着东汉王朝最敏感的神经——世家大族对国家政经命脉的控制。
次日清晨,袁尚召集亲信,部署行动方案。“第一队继续盯紧三家豪强,防止他们有所异动。第二队前往铁矿,全面接管生产。第三队追查广济商行在乐陵的所有交易记录。”
一名亲信呈上刚收到的情报。“主公,探子从邺城传回消息,崔家似有察觉,长安兵器坊已加强防备,并紧急销毁部分账册。”
“料他们早有防备。”袁尚并不意外。“传令邺城探子,暂避锋芒,改以收集成品兵器样品为主,我要实物证据证明其质量低劣。”
另一名亲信报告:“主公,截获广济商行往邺城送信的快马。信中提到三家豪强可能被查,请郭家即刻设法周旋。”
袁尚展开信件,冷笑一声。“来得正好,这信正可作为呈堂证据。”
他转向典韦。“广济商行在乐陵的货栈,即刻查封!所有账册、货物一律查扣!”
典韦领命而去,带领士卒直奔广济商行货栈。
袁尚转向另一名心腹。“传我命令,即日起,乐陵铁矿全部收归官府管理,所产铁料统一定价出售,打破垄断局面。”
一整天,乐陵城内风声鹤唳。三家豪强和广济商行的人员被一一传唤问话,账册货物全部查封。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百姓议论纷纷,多数人拍手称快。
夜幕降临,袁尚在灯下奋笔疾书,写下详细奏章,揭露这条从乐陵到邺城再到朝廷的巨大利益输送链条。奏章中,他不仅列举了确凿证据,还提出了整改方案,请求朝廷批准设立官办兵器作坊。
“此事非同小可,”袁尚对典韦说,“一旦奏章上呈,必将在朝野激起轩然大波。我们须做好准备,迎接世家的全面反扑。”
典韦神情坚毅。“主公放心,无论风雨多大,俺都会护主公周全!”
袁尚点头,目光坚定。“利益链条已经查明,接下来,就是斩断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