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赈灾济民,磐石民心
翌日清晨,东方破晓,县衙之外,却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与往日萧条景象截然不同的繁忙景象。
原来,昨日应袁尚之召,乐陵县的乡绅富户们虽心怀各异,但慑于袁尚的威严,兼之有利可图,纷纷表示愿意捐粮助赈。一夜之间,便开始筹集粮草,不敢有丝毫怠慢。
最先抵达的,是城东李家的车队。只见十余辆大车,满载着沉甸甸的粮袋,在护院家丁的簇拥下,缓缓驶入县衙前的空地。李家主本人亦是亲自前来,满脸堆笑,对着早已等候在此的典韦连连作揖。
“典将军,某,奉安平侯之命,特来献粮。这是某家中所能筹措的全部粮食,虽杯水车薪,但亦是某的一片心意,还望将军笑纳。”李员外言语恭敬,姿态谦卑,哪里还有往日乡绅老爷的半分傲气。
典韦虎目一瞪,粗声说道:“汝客气了,主公说了,凡是捐粮助赈者,皆是义举。尔等能在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实乃乐陵百姓之福。”
话虽如此,典韦的语气却依旧硬邦邦的,听不出半分客气之意,倒更像是在训话。李家主却不敢有丝毫怨言,连连称是,指挥家丁卸车搬粮,不敢有半分拖延。
紧随其后,王老爷、赵掌柜等大户人家的车队也陆续赶到,一时间,县衙门前粮车络绎不绝,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香气,竟冲淡了些许城中的颓败之气。
袁尚闻讯,亦是走出县衙,亲自查看粮食的接收情况。甄宓、乌兰琪、月禅三位夫人,亦是陪伴在侧,一同前来。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袋,袁尚面色稍霁,对身旁的典韦说道:“典韦,清点数目,登记造册,务必做到分毫不差。此乃赈灾之粮,关乎百姓生死,绝不可有丝毫疏漏。”
典韦抱拳应诺,随即指挥士卒,有条不紊地开始清点接收粮食。
甄宓看着忙碌的场景,美眸中流露出一丝欣慰,轻声说道:“夫君此举,真乃仁德之举。想必乐陵百姓,定能感念夫君恩德。”
袁尚微微一笑,说道:“些许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解不了根本之困。赈灾济民,重在安抚民心,长久之计,尚需徐徐图之。”
言罢,袁尚命人取来笔墨,当场挥毫,写下一篇安民告示。告示洋洋洒洒数百字,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告示首先说明了乐陵郡当前的困境,坦诚承认官府赈灾不力,致使百姓受苦。但同时也强调,官府绝不会坐视不理,已采取紧急措施,筹集粮草,解百姓燃眉之急。
告示中,袁尚严厉谴责了为富不仁、囤积居奇的豪强,以及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官吏,表示定会严查到底,绝不姑息。同时,也告诫百姓,切勿轻信谣言,滋生事端,一切听从官府安排,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最后,告示宣布,即日起,乐陵县将开展以工代赈,修缮城墙、道路、桥梁,凡是参与者,皆可按劳取酬,领取粮食,以解饥困。同时,官府将严厉管控粮价,禁止哄抬物价,违者严惩不贷。
告示写罢,袁尚命典韦张贴于城中各处,务必让所有百姓知晓。
告示一经张贴,立刻在乐陵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百姓们争相围观,议论纷纷。
“安平侯果真仁义啊!肯为我等小民做主!”
“是啊,告示上说了,要严惩那些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豪强,这下咱们有盼头了!”
“以工代赈也好,总算有活路了,不至于饿死街头。”
“安平侯还说了,要管控粮价,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买不起粮食了!”
百姓们奔走相告,口口相传,原本笼罩在心头的绝望阴霾,被这突如其来的希望之光,稍稍驱散了一些。安平侯的名号,再次在乐陵城中传扬开来,带着一丝温暖和希望。
与此同时,袁尚又命人张贴招募告示,宣布开展以工代赈,修缮乐陵城墙、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
告示一出,应者云集。乐陵百姓,苦于饥饿已久,如今有了以劳动换取粮食的机会,自然是踊跃报名。短短半日,便招募了数千人。
袁尚亲自前往视察以工代赈的开展情况。只见工地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百姓们挥舞着锄头,搬运着砖石、泥土,虽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袁尚走到百姓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劳作,重建家园。百姓们见到安平侯亲临,更是激动万分,纷纷围拢上来,向袁尚诉说着自己的苦难,表达着感激之情。
“安平侯大人,您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要不是您,我们这些人,恐怕早就饿死在路边了!”一位老农,老泪纵横,跪倒在地,向袁尚叩首。
袁尚连忙扶起老农,和声说道:“老人家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救济百姓,乃是本侯分内之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渡过难关。”
袁尚的亲切言语,温和态度,深深打动了百姓的心。他们原本对官府已经彻底失望,如今却在袁尚身上,重新看到了希望。
午后,袁尚又亲自带人,巡视乐陵县的粮市。他身着便服,带着典韦等数名亲兵,走街串巷,明察暗访。
粮市之上,虽然较往日略显热闹,但粮价依旧居高不下,百姓购买力依旧不足。一些粮商,虽表面上有所收敛,但暗地里依旧在伺机抬价,牟取暴利。
袁尚眉头紧锁,对身旁的典韦说道:“典韦,传令下去,即刻执行粮价管制法令,任何人不得哄抬物价,违者严惩不贷!命人加强巡查,一旦发现违规者,立刻抓捕,绝不姑息!”
典韦领命而去,立刻带着士卒,在粮市之中展开巡查。但凡发现有粮商敢于哄抬物价,立刻上前制止,并勒令其按官府规定的价格售粮。
一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粮商,见状顿时蔫了,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抬价,但暗地里却依旧心怀不满,伺机而动。
袁尚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急于一时。安抚民心,稳定局势,才是当务之急。至于那些胆敢顶风作案的豪强粮商,他自有手段,让他们付出代价。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映照着乐陵城破败的城墙,却也给这座饱经风霜的城池,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经过一天的努力,乐陵城的气氛,似乎有所好转,百姓脸上,也多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袁尚站在县衙门口,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地,心中却依旧沉甸甸的。他所做的,不过是杯水车薪,暂时缓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铲除豪强,整顿吏治,恢复民生,重建乐陵,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