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46章 佞臣进谗言 忠将陷冤屈

第46章 佞臣进谗言 忠将陷冤屈

    徐荣此时已抵达荥阳,然而城中兵士寥寥,不足两千人。他的心中满是对董旻的担忧,这担忧如同一团乌云,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董旻虽行事莽撞、刚愎自用,但毕竟是董卓的亲兄弟,在这个任人唯亲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是一种良好品德的汉末士族时代,董旻的身份举足轻重。徐荣深知,若是董旻遭遇不测,自己恐怕也难以置身事外。


    他一边有条不紊地派人安排城防,命士兵们检查城墙的防御工事,准备好滚石、檑木、弓箭等守城器械,将城内的青壮年组织起来,协助士兵守城;一边派遣得力的探子,快马加鞭地去探查董旻的消息。他满心期许着董旻能够旗开得胜,凯旋而归。但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董旻兵败,他必须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为了补充军中的物资,徐荣派遣上千士兵带着民夫前往袁术的大营,整理收缴来的钱粮。这些钱粮对于如今兵力薄弱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他自己则留下了近两千兵士,坚守在荥阳城中,时刻关注着城外的动静。


    徐荣的谨慎和未雨绸缪没有白费。没过多久,前方就传来了董旻战败的噩耗。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徐荣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董旻刚愎自用的痛恨,又怀着一丝希望,盼望着他能平安归来。他深知,董旻是董卓的亲兄弟,在这个时代,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汉室以来,皇室分封兄弟为天下侯国,汉初皇室旁系诸侯王势力日渐膨胀,让汉室天子头疼不已,直到武帝推行推恩令才有所好转;司马氏建立晋朝后,同样分封子弟。“举贤不避亲,上阵父子兵,兄终弟及”等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董旻的身份就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徐荣。


    再者,徐荣原本认为,即便董旻战败,凭借着数万西凉健儿的勇猛,起码也能带回万人,这样一来,荥阳就有足够的兵力坚守,等待董卓的援兵。在收到董旻败北的消息时,他就已经快马加鞭向董卓求援了。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将他的希望彻底击碎。


    徐荣远远地看见董旻向着荥阳狼狈败逃而来,身边的士卒竟然不足一千。他微微皱眉,心中惊骇不已。数万大军去追逐两万败军,竟然落得如此惨败,这实在是他始料未及的。他深知,如今的荥阳城兵力空虚,一旦袁军乘胜追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许任何人打开。


    董旻赶到城前,看到城门紧闭,而袁军眼看就要追来,顿时大怒。他正要大声呵斥,这时城门缓缓打开。他心中一喜,以为徐荣改变了主意,急忙下令军士进城。原来,徐荣本先是命令王方在城门接应董旻,想着王方本是董旻的部将,或许可以安抚董旻的情绪,让他冷静下来。可没想到董旻竟然败得如此惨烈,袁军又紧追不舍,他担心袁军乘机夺城,于是临时改变命令,不许开城门。


    然而,徐荣忽略了西凉军中复杂的派系林立的局面。王方是董旻一派的核心成员,他心里清楚,董旻一旦战死,自己在军中必定会被边缘化,甚至可能在激烈的派系争斗中惨死。权衡再三,他最终还是决定违抗徐荣的命令,下令开城。董旻进城后,王方急忙上前说道:“将军,荥阳已不可守,我们必须即刻离开。”


    董旻心中明白,如今的荥阳只有两千兵士,根本无法抵挡紧追其后的袁军。他无奈地点点头,随即同王方穿城而逃。


    此刻,徐荣身着一身白色轻甲,身姿挺拔地站在城墙上,神色却难看至极。他眼睁睁地看着袁军顺着董旻逃跑的路线,如潮水般杀进城中。尽管他已经命令弓箭手放箭,一时间,城墙上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般射向袁军,可袁军人数众多,前赴后继,终究是无可奈何。


    就在徐荣焦急万分之时,探子匆匆来报:“将军,董将军和王将军带着本部兵马从西门逃走了!”


    “什么,竖子误我!”徐荣听闻,顿时大怒。他万万没想到,董旻和王方竟然如此不顾大局,弃城而逃。他心急如焚,急忙下令撤退。可此时袁军已经大部分进城,董旻和王方又带走了五百原先荥阳城中的军马,整个荥阳重镇只剩下一千五百多士兵,而且还要分散守护四个城门。再加上董旻和王方这一逃,城中人心惶惶,士兵们士气低落。袁军一进城,城中守军便一哄而散。


    徐荣刚一下城墙,就与赵云狭路相逢。论统帅数万大军,在决战旷野之上,此刻的赵云远远不是徐荣的对手。但若是单骑决战,徐荣拍马也比不上赵云。两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徐荣便被赵云打落马下,士卒们一拥而上,将他生擒。随着徐荣被擒,荥阳彻底落入袁术手中。如此一来,汜水关的门户大开,已难以坚守。


    董旻和王方领着千余败军,一路马不停蹄地过了虎牢关,向着洛阳奔逃而来。一路上,残兵败将们神色疲惫,脚步踉跄,马蹄扬起的尘土仿佛也带着无尽的颓丧。王方跟在董旻身旁,看着董旻紧锁的眉头和满脸的憔悴,心中暗自盘算着,他深知这次大败,自己和董旻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必须想办法摆脱困境,而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无疑是一个自保的好办法。


    终于,王方按捺不住,忧心忡忡地对董旻说道:“将军,今日我们败北,主公必然怪罪,我等恐有杀身之祸啊。”王方的声音低沉而焦虑,在空旷的行军队伍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


    董旻心中明白王方所言不虚。虽然董卓平日里对自己颇为亲善,但董卓毕竟是西凉军之主,自己此次造成西凉军如此大败,五万大军如今只回来千余人,董卓就算再想保自己,恐怕也难以逃脱军法处置。他满心懊悔,此刻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听从徐荣的建议,他望着远方,神色黯淡,长叹一声:“我实在是糊涂啊,当初若听徐荣之言,何至于此。”


    “将军,听说徐荣被俘虏了?”王方又小心翼翼地说道,他微微抬头,目光偷偷观察着董旻的反应,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试探猎物。


    “愧对徐荣啊。”董旻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愧疚,他想起徐荣当初苦劝自己的场景,那时的他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


    “将军宅心仁厚,但徐将军可未必对将军死心塌地。”王方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给董旻时间消化他的话,又像是在酝酿着更惊人的言论。


    “此话怎讲?”董旻疑惑地问道,他转过头,紧紧盯着王方,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不明白王方为何突然这么说。


    “将军知道,徐将军与董璜公子向来亲善。”王方开始娓娓道来,他的声音不高,但在这略显寂静的行军途中,却格外清晰,“这次大胜袁军时,徐荣就是怕将军立功太大,才不许追击。他心里想的,恐怕是董璜公子的地位,而不是咱们这支军队啊。”王方一边说,一边摇头,脸上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将军执意追击,恐怕也是因为徐荣暗中报信给袁术,才会遭此大败。他就是想看着将军失利,好让董璜公子在主公面前更有话语权。”


    “徐荣怎敢如此,借他十个胆子,恐怕他也不敢。”董旻难以置信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他虽然对徐荣的一些行为有所不满,但从未想过徐荣会背叛。


    “将军大谬,袁术和袁绍可是亲兄弟,尚且因名望之争暗通主公。”王方振振有词地说道,他向前凑近了董旻一些,似乎这样能让他的话更具说服力,“将军和董璜公子之争,关乎军政大权。自古帝王之家无亲情,王侯之争无仁慈,在这乱世之中,为了权力,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徐荣如果支持董璜公子,怎么会不敢做此事。他平日里就和董璜公子走得近,这一点将军难道没有察觉吗?”


    董旻听后,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微微点头默认,可还是有些疑惑:“可是,徐荣现在被俘,这又怎么解释?如果他真的背叛,为何会被袁术俘虏?”


    “将军,这其中的缘由再简单不过。”王方信誓旦旦地说道,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亲眼所见,“徐荣见事情弄巧成拙,原本他以为能让将军小败,借此打压将军,没想到将军大败,他的计划也乱了套。他怕事情败露,主公追究起来,他吃不了兜着走,干脆投降袁术。我听闻袁术俘虏徐荣后礼遇有加,不曾关押,这就是证据啊。袁术为何要如此厚待一个俘虏?还不是因为徐荣早与他有勾结。”


    “确定?”董旻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他对徐荣的印象一直不错,虽然两人之间有些矛盾,但他实在难以相信徐荣会做出这样的事。


    “千真万确。”王方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拍了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在袁术军中安插了眼线,这消息绝对可靠。将军,我们不能再被徐荣蒙蔽了,他这是要害我们啊。”


    “可恨徐荣贼子!”董旻大怒,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想起自己当初对徐荣的信任,想起徐荣在军中的威望,越想越觉得王方的话有道理。他紧紧握着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若不是他从中作梗,我军何至于此!我定要将此事如实禀报主公,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将军,此事刻不容缓。”王方趁热打铁地说道,“我们必须赶在徐荣那边有所动作之前,让主公相信我们。否则,一旦徐荣在袁术那边编造出对我们不利的言论,主公听信了他的话,我们可就万劫不复了。”


    “你说得对。”董旻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这就将王方之言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董卓。他一边说着,一边加快了马的速度,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真相”告诉董卓,以洗清自己的罪责,同时也让徐荣为他的“背叛”付出代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