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 > 第160章 瓮中捉鳖,收编黑山

第160章 瓮中捉鳖,收编黑山

    晨光微露,邺城笼罩在一层薄雾中。


    袁尚立于刺史府高台,俯瞰城内街巷。昨夜抓捕行动已经完成,崔赞、郭伏等世家主事人全部落网,消息被严密封锁。城中百姓尚不知晓,依旧在晨雾中开始一天的忙碌。


    “传徐庶、典韦前来议事。”袁尚转身走入内室。


    不多时,徐庶与典韦联袂而至。


    “主公,崔赞等人已被关押妥当,城内各处埋伏也已就位。”徐庶拱手行礼。


    典韦则直接道:“主公,末将已在北门布置五百精锐,只等贼人入瓮。”


    袁尚展开一幅邺城地图,指向北门区域:“黑山军约万人,若全部放入城内,恐生变故。”


    “主公是担忧城内混乱?”徐庶问道。


    袁尚摇头:“非也。我担忧的是,若黑山军察觉不对,必会拼死反抗。城内百姓恐遭池鱼之殃。”


    “那就打!”典韦握紧拳头,“末将带人杀出去,直取张燕首级!”


    袁尚轻叩桌案:“不可。黑山军虽为叛军,但多为饥民所组成。我意欲收编而非剿灭。”


    徐庶眼前一亮:“主公是想…”


    “瓮中捉鳖。”袁尚指向地图,“北门外设伏兵三千,城内两侧街道架设弓弩。待黑山军主力入城,前后夹击,断其退路。”


    典韦挠头:“这不还是要打?”


    “非也。”袁尚解释,“此乃兵不血刃之计。黑山军入城后,发现四面受敌,腹背受击,必然军心动摇。届时我出面招降,许以优厚条件,他们投降的可能性极大。”


    徐庶思索片刻:“主公此计甚妙。但若张燕拒不投降,死战到底呢?”


    袁尚面色转冷:“那便别无选择,只能剿灭。不过我相信,张燕非愚人,当会识时务。”


    “主公,末将有一疑问。”典韦直言,“若收编黑山军,他们可靠吗?”


    袁尚微笑:“典韦所虑极是。黑山军连家眷约有十万人,若全部收编,确实存在隐患。”


    “那该如何处置?”徐庶问道。


    袁尚踱步至窗前:“收编后,打散编入各部,不留整建制。同时承诺同等待遇,一视同仁。让他们真正融入我军,成为自己人。”


    徐庶赞叹:“主公远见!此举不仅解决了黑山之患,还能壮大我军实力。”


    “传令下去,按原计划行事。”袁尚转身,“北门依约开启,但城内各处伏兵务必隐蔽,不可打草惊蛇。”


    典韦拍胸保证:“主公放心,末将亲自督阵,定不出差错!”


    徐庶补充道:“我已安排人监视城内各处,一旦发现异动,立即报告。”


    袁尚点头:“很好。典韦,你率精锐把守北门内侧;徐庶,你负责调度城内伏兵;我则在中军坐镇,随时应变。”


    三人商议完毕,各自去准备。袁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北城门,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棋。


    黑山军若能收编,冀州兵力将大增;崔家、郭家既已伏诛,冀州世家势力将大减。此二者结合,冀州将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到这里,袁尚嘴角微扬。


    ---


    日落西山,暮色四合。


    邺城北门外,黑山军主力已悄然集结。张燕身着黑衣,骑在马上,远远望着城门。


    “大哥,时辰已到,为何城门还未开启?”一名黑山军将领低声问道。


    张燕皱眉:“再等等。崔家说亥时一刻开门,现在才亥时初。”


    又过了约一刻钟,北门缓缓开启。一名身着崔家服饰的人影在门内招手示意。


    张燕挥手:“传令,按计划行事。先锋队五百人,悄然入城,确保安全后,大部队再进。”


    先锋队很快消失在城门内。片刻后,一名斥候返回:“大哥,城内安全,崔家人已控制了北门区域。”


    张燕点头:“传令,全军入城。记住,直取刺史府,擒杀袁尚!”


    黑山军开始鱼贯入城。最初几百人进入时,城内一片寂静,只有零星的火把照亮街道。


    当约有三千黑山军入城后,张燕也随大队进入。他骑在马上,警惕地观察四周。街道两侧的房屋黑黢黢的,偶有风吹动窗棂,发出吱呀声响。


    “大哥,情况有些不对。”张燕身边的亲信低声道,“街上太安静了,连巡逻的兵丁都没有。”


    张燕心中也升起一丝不安:“传令,放慢速度,警戒四周。”


    就在此时,一支火箭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弧线。


    “不好!有埋伏!”张燕大喊。


    话音未落,街道两侧的房屋上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弓弩手整齐列阵,箭矢直指街道中的黑山军。


    同时,城门处传来一阵喊杀声。回头望去,只见城门已被关闭,大批冀州军队从两侧杀出,截断了退路。


    “中计了!”张燕脸色铁青。


    街道中央,一队骑兵缓缓驶来,为首一人身着华服,正是袁尚。


    “张燕将军,别来无恙。”袁尚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张燕握紧刀柄:“袁尚!你设下圈套引我入城?”


    袁尚摇头:“非我设局,而是崔家请君入瓮。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自己也成了瓮中之鳖。”


    张燕环顾四周,发现黑山军已被团团围住,退路被断,两侧高处尽是弓弩手,腹背受敌,处境极为不利。


    “汝想怎样?”张燕咬牙问道。


    袁尚策马上前几步:“张将军,你我无冤无仇。你受崔家之托前来,不过为求财路。如今崔赞、郭伏已伏法,你又何必为死人卖命?”


    “崔赞被抓了?”张燕一惊。


    袁尚点头:“不仅如此,我已掌握崔家与你往来的全部证据。若执意抵抗,我大可将你等定为叛军,诛杀九族。”


    张燕面色阴晴不定,显然在权衡利弊。


    袁尚继续道:“当然,我更希望张将军能识时务。黑山军多为饥民,为求生存而聚。我若剿灭你等,实为不忍。”


    “你想让我投降?”张燕冷笑,“然后再借机处死我等?”


    袁尚摇头:“非也。我欲收编黑山军,编入冀州军中,同等待遇,一视同仁。”


    张燕显然没料到这个回答:“你说什么?”


    “你没听错。”袁尚语气诚恳,“黑山军勇猛善战,若能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我承诺,投降者既往不咎,编入冀州军后,待遇与原冀州军相同。”


    张燕沉默片刻,突然大笑:“袁尚,你当我是三岁小儿?若投降,我等性命尽在你手,何来保障?”


    张燕心中盘算着。眼下四面楚歌,黑山军已陷重围,硬拼只会徒增伤亡。但他作为黑山军统帅,若立刻低头,今后如何服众?军中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定会私下议论他贪生怕死。


    袁尚凝视着张燕,捕捉到对方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犹豫。他心下了然,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弧度。


    袁尚不急不躁:“张将军若不信,可先派一部分人投降试试。若我言而无信,你大可率余部死战。”


    张燕思索良久,终于下令:“传令,先锋队五百人放下武器。”


    一名黑山军将领惊讶:“大哥,你真要投降?”


    张燕低声道:“先看袁尚如何处置这五百人。若他言而有信,我等投降未尝不可;若他翻脸无情,我们拼死一战,也要让他付出代价。”


    五百黑山军士兵放下武器,被冀州军队接管。袁尚命人给他们送上热食,并安排住处,丝毫没有为难之意。


    见此情景,张燕心中的顾虑稍减。


    袁尚再次开口:“张将军,时间紧迫。你若投降,不仅你部下得以保全,太行山上的家眷也可安置。若执意抵抗,恐怕连累无辜。”


    张燕咬牙:“若我投降,你如何安置我军?”


    袁尚直言:“打散编入各部,不留整建制。但我保证同等待遇,军法面前人人平等。”


    张燕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既然如此,我愿投降。但有一条,我要亲眼看着我的兄弟们安置妥当。”


    袁尚点头:“此事易办。张将军可随我一同安排。”


    就这样,在袁尚的策略下,黑山军主力一万人不战而降。袁尚立即派人前往太行山,安抚黑山军家眷,承诺妥善安置。


    ---


    三日后,刺史府大堂。


    袁尚与张燕对坐,茶香袅袅。


    “张将军,太行山上的黑山军家眷已开始陆续迁下山。我已在邺城西郊辟地安置,保证有房有地,不愁吃穿。”袁尚说道。


    张燕感激地点头:“袁刺史仁义。我黑山军虽为叛军,但多为饥民所迫。刺史不杀之恩,我等没齿难忘。”


    袁尚摆手:“张将军言重了。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非你等之过。如今你我既为一体,当同心协力,共保冀州安宁。”


    张燕犹豫片刻,问道:“刺史打算如何安排我等?”


    袁尚直言:“黑山军将分批编入冀州各部,每营不超过百人。军饷、装备与原冀州军相同,升迁也一视同仁。”


    张燕点头:“这很公平。不过,我军将士多为山民,不谙军纪,恐有冲突。”


    袁尚胸有成竹:“无妨。我会安排老兵带新兵,循序渐进。军法面前人人平等,违者必惩,但也不会苛责。”


    张燕释然:“如此甚好。不知刺史打算如何安置我?”


    袁尚微笑:“张将军骁勇善战,我欲任命你为军中郎将,协助典韦训练新兵。”


    张燕大喜:“多谢刺史信任!末将必当竭力效命!”


    冀州军中郎将可统领数千兵马,负责冀州军事布防,战时出征。张燕原本只是黑山军首领,被朝廷四处围剿,遭人嫌弃。


    如今袁尚招安他,还任命其为冀州军中郎将。这不仅让张燕摆脱草寇身份,拥有正规地位,他自然欣喜若狂 。


    袁尚起身,拍了拍张燕肩膀:“张将军,冀州需要你这样的猛将。往日恩怨,一笔勾销。从今往后,你我一心,共创大业!”


    张燕起身拜倒:“末将愿追随刺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袁尚扶起张燕,心中已有定计。黑山军的收编,不仅解决了一大隐患,还为冀州增添了大量兵力。加上崔家、郭家等世家势力被铲除,冀州已然成为自己的坚固基石。


    待张燕离去,徐庶进入大堂。


    “主公神机妙算,一举解决黑山之患,实乃大手笔!”徐庶赞叹道。


    袁尚摇头:“此乃不得已而为之。黑山军若为外人所用,冀州危矣。如今收编他们,既除隐患,又得人力,一举两得。”


    徐庶问道:“主公接下来有何打算?”


    袁尚走到地图前,指向冀州各地:“崔家、郭家既除,其产业、田地尽归官府。我意将良田用于屯田,安置流民;工坊则继续生产,但改善工人待遇;商铺归入商会,统一管理。”


    徐庶惊叹:“主公此举,等于彻底改变了冀州格局!”


    袁尚点头:“非我所愿,实乃形势所迫。冀州若要安宁,必须根除世家把持一切的弊端。”


    徐庶忧虑道:“如此大刀阔斧,恐引起其他州郡世家反弹。”


    袁尚胸有成竹:“无妨。我自有应对之策。”


    徐庶正欲回应,一名亲兵匆匆进入:“主公,洛阳来信!”


    袁尚接过信件,仔细阅读,面色逐渐凝重。


    “何事?”徐庶问道。


    袁尚将信件递给徐庶:“十常侍已得知冀州平定黑山军之事,正在朝中大肆宣扬我擅自用兵、结交叛军之罪。”


    徐庶急道:“这可如何是好?”


    袁尚冷笑:“无妨。我早料到他们会如此。”


    他走到案几前,提笔写下一封回信:“传令下去,整理黑山军投降始末,连同崔家、郭家勾结叛军的证据,一并送往洛阳,交予家父。”


    徐庶恍然大悟:“主公是要以攻为守,反将一军!”


    袁尚点头:“十常侍若要借此事发难,我便将崔家、郭家勾结叛军的罪证公之于众。到时,谁是忠臣,谁是国贼,自有公论。”


    徐庶赞叹:“主公高明!”


    袁尚放下笔:“传令典韦,加紧训练此次收编的黑山军。无论朝中风云如何变幻,我冀州当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