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印度当老爷 > 第102章 牛马

第102章 牛马

    阿希什二十来岁,个子不高,但体格健壮。和大多数孟买年轻人一样,他成长于贫民窟。


    乔格什瓦里区的贫民窟,那个被烧死的印度少女,她家就离这儿不远,阿希什甚至去串过门。


    现在那一片已经被政府派人围了起来,不管是印度教徒,还是幕民,都不准接近。


    理由是担心再次引起两个教派之间的冲突,但很多公益组织不买账。他们认为应该彻查此案,湿婆军的暴行不能就此放过,而毫不追究。


    只不过谁在乎呢?至少阿希什就不在乎,他也是印度教徒,天然偏向湿婆军一方。


    比起调查暴动案件,他更在乎明天去哪找工作,以及什么时候能搬出这个鬼地方。


    小学二年级时,他的双亲病重。他父亲在汽车修理厂上夜班,薪资微薄,先是得了肠溃疡,后来发展成阑尾炎。


    他母亲胃里长了一个瘤,每次吃完饭都揉着肚子哀叫。穷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因为糟糕的饮食环境,最先承受不住的就是肠胃。


    三年间,阿希什的父母频繁进出医院,父亲一度被诊断为“时日无多”。


    家里除了阿希什,只有一个比他稍长一些的姐姐,姐弟俩相依为命,亲戚则冷漠以对。


    他们巴不得阿希什父母双亡,那样他们就能继承一笔三万卢比的遗产。


    阿希什的父母住在库珀医院,伙食糟糕是出了名的,所以绝大多数病人都让家属送饭。


    学校十二点半午休,阿希什跑出来,坐42路公交车回家。姐姐在保温盒里装好了饭菜,正等着他。姐姐在女校上学,中午先他一步回家做饭。


    阿希什再带着保温盒,赶在下午两点探视时间结束前冲到医院。可他往往差那么一会儿,就被门卫拦在外头,告诉他要等到下一个探视时间,下午四点才能进去。


    他苦苦哀求,说父母亲就在二楼的病房,饥肠辘辘,翘首以盼,但门卫毫不通融。阿希什是个身无分文的孩子,只得坐在医院的大门边傻等两小时,任凭饭菜迅速冷却。


    他看着别的病人家属给门卫塞钱,对方就二话不说放他们进去。只要10卢比就可以贿赂门卫,但阿希什连这点钱也拿不出来。


    当时阿希什就在想,如果给爸妈送饭都做不到,那活着还能干什么?


    一个人要活,那就得活出个样子来。在孟买,你必须会赚钱。而只要能赚钱,杀人放火他也干。


    书上说,印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寿命低于二十五岁。阿希什不想自己的父母,成为其中一员。


    他太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过的好一点了,更希望自己将来超越他们。


    一旦这种期望落空,那种绝望的愤怒无处宣泄,没有任何一个家庭能够抵挡这股怒火。


    在印度,无业青年如同活在炼狱。十八岁以前,你作为儿子被抚养长大,家人竭尽所能给了你最好的。


    每天你总是第一个吃饭,然后是你的父亲、母亲,最后才轮到你的姐姐或妹妹。


    家里本不宽裕,你的爸爸只得少抽几包烟,你的妈妈舍不得买新纱丽,你的妹妹没有学上,只为把钱省下来供你念书。


    所以当你十八岁成年后,你背负的是整个家庭对你的殷切希望。


    你不敢转身回头,你知道家人的梦想是什么。你亲眼看到这么多年来他们低三下四,吃得苦中苦,只盼你成为人上人。


    你从小享福,为此满怀内疚,现在到了你报恩的时候。你的妹妹要结婚,妈妈又病重,爸爸即将退休,是该由你接过这个家庭的重担了。


    这就是阿希什过去二十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他毕业了。


    他带着毕业证书、怀揣本科学历去找工作,却发现大公司要么不招人,要么因为骚乱已经撤离印度市场。


    小公司只雇用现有员工的亲属,而他这个成长于贫民窟的穷小子,在孟买没有一丁点的人脉关系。


    阿希什几乎别无选择,他甚至打算铤而走险,去混黑帮,或者加入湿婆军成为打手。


    与此同时阿希什还必须安抚家人,告诉他们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没有白费。


    他可以挨打,可以被拒,但他无法不履行自己身为儿子的义务,无法面对家人失望的面孔。


    早出晚归或晚出早归都不要紧,只要能赚到钱供养家人。


    这是他欠他们的,这是他的命。


    孟买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阿希什只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


    阿希什沿着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巷子深处,他的家就座落在这里。外人如果进来,没人带路绝对会迷失在迷宫般的巷道里。


    他家的房屋破败,房子是用毛竹和灰泥撑起来的。这些年来他们不断改造,铺了铁皮屋顶,稍稍加固了墙体。


    四口人其乐融融,屋子里只有一个房间,就和大多数标准贫民窟一样。


    房间里总共只有一把“贵宾专用”的金属折迭椅、一只常客轮番坐的矮凳、一张行军床、一个简易衣橱、一台煤气灶、小饭桌和几层置物架。


    这就是阿希什家的全部家当,那张行军床大多数时候是他睡。他父母睡厨房,所谓的厨房就是房间再往里走几步的烧火地方,他姐姐睡桌子底下。


    房间的家具因不同的需求不停变换着功能:晚上睡觉用的床在白天时充当沙发,饭桌在不吃饭的时候是写字台。


    阿希什家的人也统统是变装大师,躲在窗帘后或裹在毛巾里的他们脱下睡衣、换上正装只在须臾之间。


    他们的动作快如闪电,如果外人第一次见,几乎要以为他们是隐形的。然而他们毕竟不能真的隐身,是同屋的人学会了在对方换装时移开视线。


    阿希什幻想着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房间,他走进屋里,父亲正坐在地上剥豌豆。头顶悬着塑料晾衣绳,湿答答的衣服从绳子上垂挂下来。


    一家人围着一个年轻人有说有笑,那言语中有着刻意的热情和讨好。


    阿希什眼睛一定,“贵宾椅”上的年轻人有点眼熟。


    “阿希什,有一份工作你感兴趣吗?正经工作,大概用到你的专业。”阿迪笑眯眯的问他。


    罗恩是在纺织厂那儿见了阿希什,他家所在的乔格什瓦里贫民窟,其实离这里不算远,毕竟都在孟买中部郊区。


    “学的什么专业?”


    “机械工程。”


    “流体力学懂吗?”


    “没问题!”阿希什不假思索。


    “那基础电学呢?”


    “没问题!”阿希什依旧昂首挺胸。


    罗恩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他,直到后者微微心虚。


    “我其实对它们都略懂一点,但雇佣我很便宜,比孟买的其他大学生都便宜!”阿希什强调了一句。


    “有多便宜?”罗恩来了兴趣。


    阿希什脑袋飞转,接着一咬牙,“两千卢比!”


    他们家一个月的最低开销是150卢比,这可以解决吃饭问题。温饱就不要想了,居住在贫民窟,还想怎样?


    剩下的钱阿希什要存下来,他们家早就看好了孟买北部的一处公寓,大概几万卢比。


    只要五年,他们就能搬进,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公寓。


    虽然那是孟买北部,名副其实的城乡结合部,连公交站都没有。


    但到底算是一处安身之所,真正的家。他不用在姐姐换衣服的时候,故意躲出家门。


    还有姐姐的嫁妆也落在他身上,她已经二十多岁了,在老家农村是名副其实的老姑娘。


    两千卢比,孟买超过八成的人口,拿不到这样的高薪。但在本科毕业生中,这个价确实不算高。


    也只有卡维娅那样的海归,加上记者的金贵身份,才能一毕业就签下四五千卢比的合同。


    罗恩对阿希什的报价不置可否,在后者紧张的眼神中,他先看了一眼对方的简历。


    伊斯梅尔.优素福学院,听名字是幕民创建的大学,而阿希什却是一个印度教徒。


    有些滑稽,不过幕民似乎更注重教育。大名鼎鼎的孟买大学,据说最开始也是在幕民资助下创立的。


    如果阿希什毕业于孟买大学,那罗恩估计开什么价都要签下他。


    这个什么优素福学院,估计也是野鸡一类,只能说凑合着用吧。


    “我先跟你说说工厂接下来要做的东西,如果你能拿出一个可靠的设计方案,我就聘用你做苏尔电器的首席工程师。”


    “好!”阿希什打起精神,他发誓要拿下这份工作。


    孟买今年的情况大概会更差,如果再找不到工作,他就真的要去混黑帮了。


    罗恩把水空调的概念大概和他说了,这玩意儿不复杂。相对于电风扇,它就多了个水循环蒸发系统。


    阿希什暗暗为这个创意叫绝,他甚至在小时候模仿过水空调的原理。


    在垃圾堆捡一些塑料瓶,把瓶底统一去剪掉,然后把几个瓶子捆起来粘在电风扇的罩网上。


    这时候只要从瓶口撒点水进去,弄湿塑料壁,再打开电风扇,最简易的“水空调”或者“土空调”就成了。


    只不过他从没想过把它商品化,做成更小、更美观、更科学的电器商品。


    这难不倒他,他自小就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他的专业课上的很认真。


    从一名吠舍变成工程师,这对阿希什来说,差不多算是完成了人生的一半目标。


    看着对方干劲十足的背影,罗恩满意的点点头,自动打工人即将上线。


    嗯,苏尔电器这个名字,他也很满意,现起的。


    ps:每天都在日万,求订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