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以来,沪市的标金便开始反弹,很快打得七星公司节节败退。
沪市商人这次空前的团结,一开始是大家捂着自己手中的标金,无论七星公司如何造势,就是不跟风抛空。期间,还时不时的吃进七星公司的黄金。
因为在所有人看来,黄金是不可能跌到没有价值的,这玩意自古以来的价值就非常高;这次七星公司造势说黄金要大跌,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等到七星公司气弱时,沪市商人又纷纷买进标金,提高价格,终于在2月底将价格翻至去年末的行情。
首位相差,高达近60元,相差约10%左右。
因此一到交割的时候,沪市商人激动起来,这可是打败了‘官商’,简直就是很荣耀,于是大家纷纷向七星公司催债。
结果没成想,七星公司委托杜月笙作为代表,处理这件事。
杜月笙也是很客气的将各大债主请到‘杜公馆’,随后开口说道:“各位,我欠七星公司一笔款项,所以这次七星公司委托我,和大家处理债务。你们所有的债,都记在我的头上。”
一群上海商人傻眼了,这债务记在杜月笙这个混世魔王身上,他们还收得回来吗?
有人问道:“杜先生,这七星公司欠我们钱,和您有什么关系呢?您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杜月笙不怒自威的说道:“各位,转债务不是很正常嘛,我接下七星公司的债务,自然也合情合理,大家不要怕嘛!”
大家心想,你既然接下债务,总得说说什么时候还吧!
只是,终究没有人愿意出这个头。
接下来,杜月笙一句话,让大家直冒冷汗。
“债务我是接下来了,但是也该来算算这次事情,你们合起伙来,操纵标金交易市场,这事要传出去,不仅金业交易所要受到调查和处罚,就是你们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此话一出,大家便知道,这次是碰到硬骨头了。
金业交易所的一位理事,马上说道:“杜先生,何来我们操控标金交易市场,这次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七星公司在恶意抛空黄金.”
杜月笙冷哼一声,说道:“抛空标金再正常不过,但你们私下联合在一起,故意不接,这不是操纵市场是什么?”
这下好了,债务没有要成,反而被人倒打一耙。
一不小心,金业交易所还要背上一个不好的名声,到时候对市场影响很大。
几个理事对望了一眼,随后有人站出来说道:“杜先生,你是德高威望的人,我们金业交易所有意请你来担任要职,以保证后面的交易能公平进行。”
杜月笙心中大喜,他早就想插手金业交易所了,如今这不就机会来了么。
“好,这是杜某人的荣幸。大家请放下,只要有我在,金业交易所一定可以公平。”
可想而知,众人上门要债不成,反而让杜月笙打进了金业交易所。
很快,杜月笙担任金业交易所常务理事一事,在沪市商界引起哄动。
熟知内情的人,都纷纷暗骂‘七星公司’无信誉,玩不起。也因为如此,七星公司不可能再踏入标金市场,除非换个名头。
陈光良得出消息后,也露出沉思——以前还想着和官商斗,现在想想拿什么和人家斗?
输了,可以直接不认账,这还怎么玩!
他们可以‘零元购’,你要是反对,那就是不爱国,和国家作对。
“幸亏,自己没有参与这一次的标金投资,不然能让自己气一天!”
陈光良如是的想到。
钱是小事,关键在于憋屈。
抛开这种负面思绪,陈光良研究起平安银行的财务情况来。
公债已经全部套现,总计获得350万的收益,回报率非得的高。别看一些大银行,存款四五千万,但一年利润可能就几十万。
例如四明银行,存款大概是四千多万,但孙衡甫将足足1500万拿去投资了‘地产信托’,差不多有1200幢楼。
不出意外,四明银行一定是逃脱不了这次的‘金融危机’,要被财政部直接拿下。
反观平安银行,如今的存款是2500万,贷款约900万(因为孙春生这笔贷款,故超过了三分之一的规定),存贷比非常的健康。
特别是这2500万中,仅陈光良家族的存款,就高达900万,相当于这部分资产不可能受到挤提;另外,陈光良和沪市工商界的关系,故至少还有500万非常信任他。
综合一下,平安银行绝对不会给财政部机会的。
不仅仅如此,平安银行还要趁着这一次的危机(1934.7~1935.9),趁机吸纳租界的物业,作为长期收租之用。
贷款、地产信托、汇兑,这三大业务,可以暂定为平安银行的业务。
这一日,陈光良来到南鲸,他向总司令、孔祥熙、朱家骅分别递交了辞呈信,请求卸任招商局总经理一职。
他必须赶在美国签署《白银法案》前,辞去这个占用他很多时间的职务,因为后面他要忙着去美国投资或转移资产。
如果他还是招商局的总经理,倘若两三个月不在沪市,难免会引起人的注意。
孔祥熙是第一个接见了陈光良的,他诚恳的说道:“陈先生,你是我见过最有能力的招商局总经理,我衷心希望你能继续留任!”
一个能将华夏白糖业、航运业发展起来的人物,能力已经无需多说,就知道有多厉害。
陈光良去意已定,委婉的说道:“孔部长,我的能力是擅长把握大局,而不擅长具体经营。招商局在每一个阶段,需要不同的总经理,所以我认为我的职责已经完成。对于招商局未来的发展,我一些个人的看法,已经以书面形式递交给交通部。”
孔祥熙一听,心中也认可陈光良的言辞。
白糖业走上正轨后,陈光良也是可有可无;
如今招商局走上正轨后,陈光良同样是可有可无。
想到这些,孔祥熙说道:“好鉴于你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稍微我会为你申请勋章和荣誉,以表彰你的贡献。”
陈光良马上一副爱国的表现,说道:“为国家做事,我向来不计个人得失,孔部长言重了!”
孔祥熙笑道:“你放心,我们都是知道你的拳拳爱国之心。”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下其它方面的内容。
孔祥熙说道:“对了,南鲸政府有意聘请你为高级经济顾问,这个不需要你天天坐班,只需要在一些事情上出谋划策,希望你不要推脱!”
自己能推脱嘛?
怕是真要推脱,好不容易和政府建立的好感,很快就会消失。
一入公门深似海啊!
这个高级经济顾问,陈光良也是知道的,包括银行家陈光甫,也在南鲸有这这样的任职。
陈光良也知道,孔祥熙委任如此高的‘职位’给他,怕是因为政府控制的z国银行、z央银行、交通银行,在最近一两年,从海外进口了很多白银(1亿),因此受白银上涨后,变得实力强大起来;再加上陈光良在实业上——白糖、航运的表现,让南鲸政府决定聘请他当这个‘高级经济顾问’。
z国银行、z央银行、交通银行,这三家银行如今强大起来,就意味着明年政府手中的火力更加十足,那么趁机夺取民营银行的弹药,也更加充足。
希望,平安银行不在他们的‘打击范畴’,不然陈光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知道,就算应对挤提成功后,本身存款也会流走不少,银行信誉也会减少。例如当初的上海储蓄银行,原本是沪市存款最多的民营银行,结果遭遇挤提(江淮水灾),之后被北方银行超过(总部在沪市)。
“好,如果有合适的建议,我会提出来的。”
孔祥熙很满意陈光良的识时务,这个年轻人虽然不会主动靠向南鲸政府,但也是属于‘好拿捏’、‘好指挥’的商人。
“好,如果人人都像陈先生这样爱国的话,华夏何愁不兴!”
给人戴高帽子,陈光良心中可不吃这一套。
不过他现在已经将900万两白银运到香港,心中也算吃了颗定心丸。
告别孔祥熙后,陈光良又被总统府的人接走,和总司令见了一面。除了勉励一番外,其次自然就是稍微敲打敲打。
背脊有些发凉!
陈光良现在是不仅半入公门,而且《东方日报》实际上还是在他手里,若是不小心行事,就怕惹上大麻烦。
正好离开的时候,他又正好‘碰’到戴笠。
戴笠面带笑容,朝着陈光良拱拱手,说道:“恭喜陈先生,抱得美人归,你这家里一位,外面一位,实属我们男人的典范。”
显然,这里面话里有话。
戴笠不是真羡慕陈光良的齐人之福,也不是为蒋梅英投身陈光良而吃醋,他是在想——当初自己被上司大骂一顿,是不是陈光良在搞鬼。
虽然《东方日报》的记者,有写女明星的轶事,但那天也未免太巧合。再加上,蒋梅英自此后投入陈光良的怀抱,以及《东方日报》又是陈光良的产业。
所以戴笠就有怀疑,他是被人给搞了!
好家伙,他一个特务头子,既然被一个商人给搞了,真是有些挂不住面子。
陈光良平静的说道:“戴局长,你还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要不要加入《东方日报》,既能获得更多的情报,也能让《东方日报》增加点八卦内容。”
他可不怕戴笠,没有他老板的命令,他又岂敢对陈光良做什么!
戴笠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陈先生真是幽默,不过《东方日报》还真是比我们在沪市的消息灵通,要是能合作,那就是太好了!”
陈光良拱拱手,说道:“这个你得去找报社的人谈,我现在也只是股东而已。回见!”
戴笠只得回应的拱拱手,说道:“好回见”
回沪市的途中,陈光良也考虑遇到戴笠的事情来,关于蒋梅英的事情,他不会认为戴笠敢对他做什么,毕竟陈光良如今是南鲸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对国家有贡献的实业家,就是旗下的《东方日报》也不会激进的针对南鲸政府。
反倒是《申报》,自从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史量才在《申报》上广泛宣传,极力拥护其政治主张,并发表同盟领导人宋国母、杨杏佛、鲁迅等人支持抗日与抨击国m党统治的言论,反对蒋“围剿”苏·区。此后,又详尽报道了杨杏佛的华北之行,以及宋国母、杨杏佛在南鲸营救政治犯的活动。
所以,就算刺杀报业人士,史量才显然是最合适的。
不过自从去年杨杏佛被刺杀后,史量才多少也该谨慎点,多请保镖了,多保持行踪不定。
“不对,史量才最好是不要死,这样报业就不会人心惶惶,自己也不要从《东方日报》退股!”
陈光良突然想到这一点!
自从一二八事件后,陈光良主动退出《东方日报》的管理权,但保留了50%的股权。但就算如此,陈光良也实际上掌握着《东方日报》,因为他是所有编辑和记者的‘教父’。
原本陈光良的打算是,这两年继续退出《东方日报》的股份,毕竟形势更加严峻。
但如今,他却有点想把股权留下来,毕竟以后方便重新拿回《东方日报》的控制权。
“史量才最好是不死,让他一直成为南鲸政府的靶子,但又找不到机会下手。”
南鲸政府毕竟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针对一个报业大亨,所以只能派特务下杀手,而且还见不得光。只要史量才的行踪漂浮不定,再加上加强增加保镖,那么安全线大增。
不过陈光良却有点印象,史量才是去杭州养病的路上,让特务们找到机会。
“看来,得找机会给史量才警告一下,让他不要去杭州养病。”
倒不是陈光良关心史量才,而是他需要一个高的人,一直顶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