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欺我弟子,你真以为我只会教书? > 第187章 学而时习之

第187章 学而时习之

    到了儒道院,苏锦书还以为自己来的算早的了,没想到其他三个同学竟然都已经点上了烛火,拿着书本在开始讨论了。


    见到苏锦书到来,三人纷纷起身行礼。


    “苏师姐早。”


    “各位同学早。”


    说罢,苏锦书从下人手上接过食盒递给那三人,笑道:


    “这么早,想必各位同学还没用早饭吧?锦书备了些点心,大家若不嫌弃,便先用一些,不然这一天的课业下来,肚子倒先顶不住了。”


    三人不由得一愣,心里都有些感动。


    他们并不是富贵之家,来白鹿书院读书已经是耗费不小。


    虽然有官府补贴,但平日里笔墨纸砚的开销就差不多耗尽了。


    若不是书院平日里每天中午会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他们甚至都支撑不下去。


    所以平时早上能省则省,实在是饿了,也就喝碗清水,与同样贫苦的同学合力买一张烤饼一起分了吃。


    苏锦书对书院里的学生情况比较熟悉,显然是猜到了这几个同学或许不会吃早饭,这才有心专门让苏府厨房做了几样点心。


    这一份心意和纯粹的善举,不夹带半点功利私心,纯粹是因为她内心那份纯善。


    三名穷苦弟子从苏锦书的眼睛里看不到半点富贵人家才有的倨傲,苏锦书完全把他们当做平等地位的同学对待。


    这一份尊重更加难能可贵。


    几人接下食盒,眼眶有些泛红地拜谢道:


    “多谢苏师姐,破费了。”


    苏锦书笑了笑,回道:


    “不必客气,既然是同门,理当互相关照。快点吃吧,吃完了咱们好好讨论一下昨天先生布置的课业。”


    三人也不再客气,打开食盒有条不紊的吃了起来。


    吃完点心,肚子里有了货,精力更加充沛。


    “师姐你看,这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就是昨天先生对我的要求吗?”


    “嗯,没错,不过我觉得应该还有一层意思。”


    “愿闻其详。”


    “所谓学而时习之,不应该只是说书本上的知识,眼光放得更广一些,跳出书本以外,这句话放在生活中,放在做人做事中也是一样的。


    结合后面的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做人做事,考量再三,常常温习,才能有更好的领悟和收获...”


    苏锦书侃侃而谈,一字一句没有半点生涩,显然这些道理她在心里早就思考过许久。


    说完后,见三个同学全都瞪着眼睛盯着自己,苏锦书不由得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


    “你们...”


    三人立即反应过来,顿觉失礼,连忙拱手致歉道:


    “师姐莫怪,我等听闻师姐见解,实在是叹为观止,心中敬佩不已,一时失礼,还望师姐见谅。”


    苏锦书有些害羞的笑了笑。


    “不过是一些粗浅的言论罢了,说不定也是我理解错了,还得听先生怎么讲解。”


    之后的时间,四人就昨天所学的《诗经》和晚上预习过的《论语》互相探讨,发表各自的见解。


    渐渐的探讨入了神,直到天色大亮,依然未觉。


    课堂内部,许知行看着他们,不由得欣慰一笑。


    这一幕让他一下子回忆起当初在龙泉镇知行学堂时的情景。


    那时候宇文清还在,其他弟子也都没有离开。


    每日课间,大家也都是这么互相探讨,各抒己见。


    作为老师,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自然是极其欣慰的。


    读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投入。


    一旦真正全身心投入进去了,读书学习就会变成极为享受的事情。


    书中道理,华美文章,就像是香醇绵柔的老酒,会让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如果所有学生读书都能进入这样的状态,谁又能说十年寒窗是一件苦差事呢?


    许知行不忍打断他们,直到几人因为理解尚浅,开始有些曲解书中真意的时候,才走了出来。


    几人立即起身见礼。


    许知行也不啰嗦,落座后开口道:


    “《论语》你们昨晚应该都预习过了,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起读一遍。”


    说罢,便直接开口朗读了起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说实话,这几个弟子的待遇可比当初知行学堂里宇文清他们好太多了。


    那时候的许知行还只是一个儒道刚入门的教书先生,身上的浩然之意无法对弟子造成太大的影响。


    所以那时候宇文清他们读书,基本上全靠自己自觉和自己的领悟。


    没有许知行现在这种近乎于将书上道理通过浩然之意喂到弟子的嘴里那么轻松。


    所以反过头来看,为何赵虎他们儒道修行的速度并不快,修行十几年,除了宇文清这个妖孽之外,最高的也只有赵虎这个四品境界。


    若不是在泰安城外赵虎恰巧碰到许知行晋升君子境,恐怕现在依旧还是四品。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赵虎他们的儒道修行底子都打得极厚。


    每一步都走的极稳,将来的前景,自然也就更高。


    毕竟是自己一字一句领悟来的道理,肯定是不太一样的。


    一本《论语》,许知行带着几人读了一遍前面五章。


    在浓郁的文道气运滋养和浩然之意影响下,几个弟子仿佛醍醐灌顶,多了不少明悟。


    甚至这五章的内容基本上都快背下来了。


    其中以苏锦书的进境最快,有文道星位的辅助,她只是跟着许知行读了一遍,便一字不落的能够背诵下来。


    苏锦书也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先生绝非凡人,心中对其敬意,不知不觉更重了几分。


    昨晚在自己书房里,她早就通读了整篇论语,可能记住的内容并不多。


    今天只是跟着先生读了一遍,五章内容就能全部记住了。


    要说这是她记性好,苏锦书自己第一个不相信。


    那么一切的根源,就在许先生身上。


    转眼一天时间又过去了。


    临别前,许知行并没有布置其他新的内容,依旧是让他们回去温习《论语》。


    几人既然学了《论语》,自然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不敢有半分懈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