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明末:大周太祖 > 第290章 刘卓心中的制度

第290章 刘卓心中的制度

    “夫君何时对那些铁疙瘩产生了兴趣,整日与那些工匠待在一起成何体统?也不怕旁人笑话?”望着在书房内写写画画的刘卓,董映雪眉心紧蹙,脸颊也因生气染上绯红。


    蒸汽机最初的作用只是提水的机械,所以刘卓就想着把将研制的地点放在了临河或者临湖的地方。研制成功后,可以试试用蒸汽机取水灌溉农田。


    最终,研制蒸汽机的地方就设在了章丘县城附近的白云湖。白云鹤附近还居住了不少的百姓,每当蒸汽机的轰鸣声响起,便会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笑话?笑话什么?笑话我这位侯爷自降身份,与一干地位低下的工匠为伍?娘子什么时候开始以身份地位来取人了?”


    “与后金的几场对战,若是没了工匠研制的火器,我还能有如今的身份地位?‘过河不忘搭桥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般浅显的道理娘子都忘了?”


    “娘子可曾知道,若是那些工匠若是将画中的机器研制出来,会对当今的天下产生何等的作用?”刘卓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然后一脸凝重道。


    “作用?能有什么作用?”董映雪有些好奇道。


    “我现在说了,你也不会信,以后看着便是。”刘卓走向一旁的黄花梨脸盆架,随口道。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引发的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改天换地来形容都不为过。


    此时的董映雪是无法理解蒸汽机的作用,只能日后再解释了。


    “大哥和钰虎把孩子接过来了吗?”刘卓突然间好像想起了什么,一边用棉布擦拭着双手,一边问道。


    “已经接来几天了。”


    “岳父他们什么时候启程?”


    “我已经让宋承、戴世昌带着护卫提前过去接了,这会估计已经在来济南的路上。”


    “好。”


    岳父董明顺愿意前往济南并非其自愿,而是刘卓使了些关系,让董明顺提前致仕,即勒令其告老还乡。


    刘卓隐隐记得,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有几次攻入了山西,而且山西还有鼠疫。


    为了避免岳丈一家遭难,自获封侯爵开始,刘卓就开始运作此事,直到今年的六、七月份,才见成效。


    至于大哥董和,靠着从董映雪那拿的银子,彻底放开了手脚,连续纳了好几房妾室。


    而这些女子也比较争气,在短短四、五年内陆续为董家生了六个孩子,董父知道后,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至于将杜钰虎、董和的几个孩子接过来自然也是刘卓的主意。


    一方面是父母年龄大了,喜欢热闹,而孩子多了,自然就乐趣无穷;另一方面是增加这些孩子之间的感情,日后长大了,可以相互扶持、帮助。


    “底下人说,宅院的孩子太多了,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家的孩子,要不要限制一下那些护卫的孩子?”董映雪笑着看向刘卓,征求刘卓的意见。


    “限制什么?非要将这些孩子分出个三六九等?分清楚谁家孩子是公子主人,谁家孩子是仆从?”刘卓面露不悦,反问道。


    不等董映雪开口,刘卓满脸认真而又严肃地继续说着。


    “吩咐下去,无论谁家的孩子在私塾读书,不得刻意区别对待,需一视同仁。”


    “还有,若是有孩童仗势殴打、辱骂、侮辱他人,必须严加责罚。孩童父母、以及孩童当面向受辱孩童道歉、赔偿。这一条,即便是我也必须遵守,没有例外。”


    “如有不遵从此规定者,一律赶出私塾。私塾中不需要留下不守规矩的学生。”刘卓沉思片刻后,遂向董映雪说道。


    “没这个必要吧。都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估计到了第二日就都忘了,何至于此?”董映雪有些为难,急忙开口劝阻。


    在私塾学习的孩子众多,没有百人,也有八、九十人。除了刘宅、以及护卫的孩童,不少城中的高官也将子侄送来识文断字。倘若严格执行,必定会得罪城中的达官贵人。


    “妇人之见。在这山东济南城,有谁敢惹我刘家。”


    “你真以为城中那些人是看上了私塾中请的先生?不过都是为了巴结我刘氏而已。不必忧心,照办吧。”刘卓一下就猜到了媳妇的顾虑,随即耐心解释道。


    刘卓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人多了就会扎堆,就会抱团。


    地位高、权势大的家庭的孩子自然就会抱团聚在一起,而地位低的孩子们也会抱团取暖。


    在如今的这个社会,两方争斗之下,吃亏的必定是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孩子。


    因为自己淋过雨,见过、也遭受过校园霸凌,所以就想替别人撑一把伞。


    “好,我这就吩咐下去。”


    “还有,孩子们除了识文断字,愿意习练武艺的尽可去训练场找护卫学习。”


    “夫君还有别的嘱咐吗?”


    “暂时就这些,日后想到再说吧。”


    刘卓对大明朝的某些制度确实很反感,就比如朱元璋在明初设置的卫所军户制。军户制在初期确实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地位,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诸多弊端就暴露出来。


    还有明朝的各种工匠,世代承役,不得脱籍改业。一日是匠户,终身为工匠,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匠户。


    不过,大明朝还给这些匠户了留了一线机会,只要通过科考,便可以更换职业。


    这样的匠籍制度,不仅极大打击了匠人生产、技术革新的积极性,还给诸多长途奔波匠人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明代,工匠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住坐匠常驻京师,每月上工十日。轮班匠按距离京师的远近编为班次,每三年一班。


    工匠做工,属于服役,无报酬,只能领一些粮食。路途遥远的工匠三年一奔波,往返就要耗费数月,还要耗费大量银钱。对这些工匠来说,可谓是苦不堪言。


    此外,最令后人诟病、令刘卓感到不满的就是封建等级制度。


    想要彻底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就必须从思想上着手。只有真正做到了思想解放,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平。


    然而,废除等级制度,就相当于是在与各省的世家贵族、豪门士绅为敌。简直就是自讨苦吃,无异于自掘坟墓。这也是刘卓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式以什么样的制度来限制、约束士绅大族。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为了打击、削弱关陇集团,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开科举,引进重用江南、关东人士,改革爵位与勋官制度,兴建东都洛阳,修大运河等措施。


    但是,由于操之过急,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太祖朱元璋建立之初,就并没有与江南的一众豪士绅豪族闹僵,只是加重了江南地区的赋税。太宗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的举措也与江南士绅有着不小关系。


    尽管刘卓身边目前聚集的世家子弟不多,但刘卓丝毫不会怀疑这些人的能量。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有了土地,就相当于控制了人口与财富。


    而传承多年的士绅大族往往在所在州县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在税收方面又有优免,这就严重影响了封建王朝的财政赋税。


    若是想要降低这些豪门士绅对于政治的影响、干预,那就只有不断的革新生产技术,降低土地对于百姓的人生依附性,提高全国的生产总值,带领众人率先走上更为先进的道路。


    虽然资本主义的本质还是在将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占为己有,但就腐朽的封建制度而言,已经优越了许多。


    当国家的生产总值大幅提高,那些旧社会的士绅豪族占有的财富比例会不断降低,与之对应的话语权就会降低。没有人会拒绝增加财富,慢慢的,那些士绅大族也就会加入其中,刘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就达成。


    前世的刘卓并不迷恋于权力,现如今的刘卓也是如此,他更喜欢那种悠闲的生活。


    但是,不管一个人的职位高低,只要其心中尚存一丝良善,承担的责任就越重。换句话说,有责任心的官员、领导会活得很累,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刘卓思考这些问题也不过是为未来的王朝建立一套能够长久运行、推动王朝不断向前的制度。


    大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这些皇帝中,有些皇帝数十年不临朝,还有的沉迷于各种兴趣的,那为何大明朝依旧可以运行下去呢?


    原因就在于,有一套完善且能够运行的制度。


    如此的话,那便只有通过民、刑、商律来将各种违法、禁令等一一列明。


    刘卓心中很清楚,经久不衰的王朝,无论是古今中外,亦或者在五千、八千年的历史中都不存在。不过是有些王朝存在时间长,有些存在时间短罢了。


    前世,在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的结束。次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在某种程度上,刘卓偏向于采取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存在的时间够久,经历了岁月的考验。


    但,这只有在国家统一、发展强盛了之后,才能自上而下的步步实施。


    如此,也算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