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 第五章 始皇十过!

第五章 始皇十过!

    很快。


    淳于越离去。


    恰巧中车府令赵高奉皇帝之命,来给蒙恬送膳食。


    蒙恬跟赵高的关系非常不好,但台面上肯定还是勉勉强强的。


    至于蒙恬跟淳于越的关系。


    蒙恬属于关中的老牌军武勋贵,而淳于越出身中原儒家,两者注定不对付。


    但由于长公子扶苏的存在。


    蒙恬和淳于越的关系反而还算说得过去。


    这时。


    “蒙将军慢用。”


    赵高客气了一下。


    蒙恬只是淡淡的点了下头,算是回应。


    赵高见状稍微垂了下眼帘,但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喜之色。


    随即。


    “咦?”


    赵高扫了两眼尹烈的【谏陨石书】,他道:“没想到你这胆大妄为的刺君者……真的还挺识趣。不错不错,就这么写,说不定待会儿陛下大发恩慈之心,便会饶恕了你呢!”


    赵高的语调十分戏谑。


    原因很简单。


    在他看来,现在的尹烈与死人无疑。


    无论是奉承媚君也好,胡言乱语也罢,都必定是难逃一死!


    “嗯……”


    赵高满意的拉着长调,缓缓离去道:“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此为无上之功也!着实是好文笔,可惜了!”


    赵高表示他在拍马屁方面的造诣,那可是非同凡响的程度。


    结果尹烈在谏书中却能写出奉承金句。


    赵高自然得牢牢的记下来,说不定以后用的着呢?


    就这样。


    人来人往。


    尹烈始终心无旁骛。


    他的【谏陨石书】正式来到了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属于照例细数始皇之功绩。


    他并非是奉承媚君,只是在称述事实而已。


    【然!陛下即便功盖三皇、过五帝,却仍旧有着难掩之过也!】


    【昔年秦攻楚地,陛下令丞相昌平君前往一线战场管理后勤,不料昌平君反叛,以致关中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动摇了国之根本,此为陛下之一过也!】


    【今朝陛下东巡九州山河,这本该理所应当,但陛下却不应预定六巡天下,需知皇帝车架排场浩然,实在过于劳民伤财!此为陛下之二过也!】


    【陛下号称始皇,欲传大秦国祚于万世,却在储君之位的确立方面摇摆不定,长公子扶苏学儒,欲取中原之人心,却有仁义浮于表面之嫌,又一味想要重启分封制,开历史倒车……】


    【再观其他诸公子,尽皆难堪大任,尤其那十八世子胡亥,实乃千古第一败家子矣!】


    【陛下胸中有乾坤,却并没有做好帝国储君的培养和传承!此为陛下之三过也!】


    【陛下每日坚持批阅一石奏折,甚至于夜夜皆然,固有勤政之表率,却也有迷信求长生之糟粕,重用阴阳炼丹方士,此为陛下之四过也!】


    【大秦横推山东六国,军武无敌,却也酿成了极致霸道的军国主义,陛下在有生之年却丝毫没有把大秦从军武转向文治的任何具体国策,此为陛下之五过也!】


    【昔年商君制定秦法:无功者不得爵,虽富却无所荣华。这道秦法国策确实公平,却也严重遏制了嬴氏公族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致使大秦时刻有外戚干政,奸佞当朝指鹿为马的隐祸。陛下却丝毫没有预防这一点,此为陛下之六过也!】


    【陛下曾言:功臣不能全身而退,我嬴政何颜立于天下?毫无疑问,陛下善待有功之臣,此乃明君之相也!】


    【然大秦的官僚俸禄却有过高之嫌,三公年俸竟有万石之巨,九卿皆是起步两千石,余者百官更是无需多言……这不管是高薪养廉!亦或者重赏谋国!对于大秦的万代传承都是极为不利的,必然会造成三冗两积之后果。此为陛下之七过也!】


    ……


    尹烈写至始皇七过,稍稍停笔。


    因为蒙恬用膳完毕,已然站在了他的身边。


    尹烈不用想,都知道蒙恬此刻会是个什么表情。


    “呼!呼!”


    只见蒙恬深深的喘了几下粗气,尔后他低吼道:“刺君者……尹烈!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蒙恬方才被淳于越和赵高带的……也有些以为尹烈就是个哗众媚君之徒!


    结果却没想到!


    尹烈在称赞完始皇功绩以后!


    反手就开始列举起了始皇之过!


    而且列举也就算了……尹烈居然还细数了七过之多!


    照着这么个节奏!


    尹烈这完全就是朝着始皇十过去写的啊!


    这要是呈到皇帝陛下面前还了得!?


    皇帝必然会在暴怒之下,杀的东郡人头滚滚!


    “尹烈!我敢保证,你若不停下手上的找死之举,必会导致整个东郡的血流成河!”


    蒙恬给出了极其严重的警告!


    尹烈却无比淡然的侧首道:“堂堂始皇,难不成连面对己过的勇气和肚量都没有嘛!?”


    尹烈并不觉得嬴政是个狭隘的帝王。


    就拿淳于越举例。


    嬴政付出关中二十万精锐为代价,也要在攻楚一战中坚持推行郡县制,因为嬴政要的就是君王集权!


    可当淳于越代表中原和儒家,冒死谏言重启分封制之时。


    嬴政却并没有斩杀淳于越,反而册封对方为大秦首席博士,并当了长公子之师!


    诚然!


    嬴政这么做,肯定有着诸多的政治考量,比如说淳于越身为当世大儒,原齐国博士……


    嬴政重用了淳于越,便代表重用儒家,以贯彻外儒内法,外加争取中原之民心。


    事实上。


    嬴政此举确实高明,扶苏在有了淳于越这个名义上的师傅以后,除了被忽悠的有点惨以外……


    扶苏在名望方面确实非常高。


    无论是中原民众,亦或者中原士卿阶层,都对扶苏相当支持。


    甚至就连秦末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最开始都得打着复辟扶苏的旗帜揭竿而起。


    可见扶苏在中原之名望。


    只可惜。


    历史上的扶苏确实太实诚了,身为嫡长子,手握最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团,麾下又有帝国将星,中原名望无敌……结果被莫名其妙的一道旨意赐死了。


    堪称千古奇闻!


    言归正传。


    尹烈认为始皇并非偏激之主。


    还有一个佐证便是孝公时期,商君变法……


    秦孝公确实给了商君所有的支持,但太子却依旧归关中老氏族教导。


    这就是秦孝公所预留的后手。


    若变法不可为,则由太子带领老氏族进行拨乱反正!


    同理。


    嬴政其实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自己坚持推行的郡县制到底是否属于万世之制!


    所以。


    嬴政才会让打着重启分封制旗号的淳于越,去教导长公子扶苏,算是留个拨乱反正的后手。


    也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解释嬴政如此之安排。


    综上。


    尹烈确实打算细数始皇之十过也!


    他赌的就是嬴政有纳谏之肚量!


    至于最终他自身的生死安危……


    尹烈只想说:为天下大义,华夏永昌,即便献出此身又有何妨!?


    忽然!


    “尹烈!你区区秦吏,小小布衣,若非陛下宽仁,就凭你行了悖逆刺君之事,本将军现在就能将你枭首示众,巡首九边!”


    蒙恬悍然拔剑,怒声道:“你现在停下重写……还来得及!!”


    尹烈:“……”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