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桓温的授意下,桓温的三弟桓秘,带领着当时东晋朝廷主要的文武百官三百余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桓温的驻地长安。
由于带走的官员实在太多,使得当时在健康的朝堂为之一空,桓秘只给当时的皇帝司马曜留下了御史中丞王彪之、尚书仆射王珣、司徒左长史刘柳等少数几人,另外还有光禄卿毛安之,而毛安之之所以留下来主要还是负责监视任务的。
其实这些官员除了极少数以外大多数都是不愿意来长安的,在他们的印象里,虽然长安洛阳都曾是汉晋时代的京城,但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而且又被胡人占去了多年,所以在他们的印象里始终认为长安洛阳是胡人肆虐的地方,他们这些从小就在江南出生的富家子弟们,自然是不愿意来到这种蛮荒之地的。
但是慑于桓温的淫威,他们又不得不前来,一路上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出没的胡人给掠了去为奴。
所以当这些代表了当时天下最顶级门阀的高级官员们被桓秘裹挟着来到长安之后,刚进城就瞬间被长安城的宏大和繁华所震惊,其实这也不能怨他们,虽然这些人也都是饱学之士,长安洛阳也是他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因为都是在江南出生长大,东晋又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朝廷,财力国力都不行,所以江南的城市建设规模都无法与繁荣了数百年的长安城相比。
当时的桓温把自己处理政事的地点放在了前秦皇宫未央宫里,因此也决定在这里宴请从建康长途跋涉而来的文武百官。
当以为东晋皇宫健康宫就是天下最大宫殿的文武百官们来到未央宫之前的时候,都被未央宫气势磅礴的恢弘壮丽所震惊,此时的他们才真正感受强汉的风采,跟恢弘壮丽的未央宫相比,健康城里东晋皇室所居住的健康宫就跟一处民居一样的穷酸无比。
这个由汉朝萧何主持建造的恢弘宫殿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五平方公里,取“长乐未央”之意,命名为未央宫,因为未央之意就是未尽,长乐未央之意就是快乐永无止境。
这座恢弘的宫殿占了当时长安城的七分之一,光前殿就东西长五十五丈,深十五丈,高三丈五尺,里面亭台楼榭,山水沧池繁多,其建筑本身的恢弘壮丽无以复加,自汉高祖刘邦定为皇宫以来,先后被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当作皇宫使用,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它的威严。
显示未央宫的恢弘壮丽把东晋官员们都震撼倒了,他们同样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桓温完成了一次多么伟大的壮举,若无桓温,他们或许一辈子都感受不到这种震撼。
从那一刻开始,就连那些一直鄙视桓温的大臣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起他的功绩来了。
那天晚上,所有人都喝的酩酊大醉,他们在这弘大的宫殿里载歌载舞、把酒言欢,共同感受着这份千百年来独属汉人的喜悦。
席间,桓温想试探一下谢安的态度,于是便故意问道:“长安好还是健康好?”
谢安知道桓温的意思,此时的他也已然明白桓温代晋已经不可挽回,此时若再不投靠新主以后新朝可能就没有自己的地位了,因此根本没有拐弯,直接干脆了当的说道:“长安之大,雄居天下,辉煌壮丽无比,又怎能是偏安一隅的健康小城相比的呢?”
桓温对谢安的话非常满意,于是便想进一步试探一下谢安对自己篡位的态度,于是便继续问道:“那么我与宣皇帝相比,又如何呢?”
桓温所言的宣皇帝指的是晋宣帝司马懿,桓温将自己与司马懿相提并论,篡权之心昭然若揭。
谢安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此时的他已然决定投靠新主了,于是便连忙说道:“一个驱逐胡虏匡扶天下的雄主,怎么能跟窃国小贼相提并论呢?”
至此,桓温已然明白了谢安的态度,若是连谢安都如此态度明确的支持自己的话,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了。
宴席过后,桓温又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长陵拜谒汉高祖高邦的陵寝,汉高祖刘邦以布衣之身,起兵于秦末乱世当中,打败霸王项羽,扫平宇内,开创炎汉四百年基业,使汉这个称谓成为当时胡人的恶梦。
而如今桓温花费数十年心血,横扫中原,成功驱逐诸胡,把汉族从危亡中解救了出来,堪称再造华夏,其功绩不在刘邦之下。
所以桓温带领文武百武拜谒刘邦陵寝的目的,其实也是想表达这个意思,腐朽的司马氏祸害了华夏,而自己却再造了华夏,那留着这个司马氏还有什么用?
这些长期侵淫政治的文武百官自然明白桓温的用意,因此在拜谒长陵的当天就有官员向桓温提出劝进,桓温自然是推辞,但是在郗超、江彪等桓温心腹的推波助澜之下,百官齐刷刷的跪地劝进桓温,桓温虽然嘴上说:“折杀我也。”
但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见诸大臣如此识时务,桓温也就放心了。
现在功绩有了,百官的态度也明了了,那么剩下的关键一步应该就是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了,而这也是历代篡位者最难办的一步了。
若是禅让识时务还好说,主动上缴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也就避免了一场尴尬,而历代却又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就如同王莽篡汉时,向太皇太后王昭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昭君无力回天,一气之下把传国玉玺扔在了地上,至使传国玉玺缺了一角,也使王莽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司马昭在篡魏时也因为操之过急,逼得魏帝亲自驾车领兵讨伐,结果被司马昭的心腹、太子舍人成济当街弑杀于车下,使得司马昭声名狼藉,被天下人所痛骂,由于群情激愤,不得不诛杀了成济三族,以至于有生之年都不敢篡魏,不得不将此重任交给了儿子司马炎。
而正是有了这些例子,所以曹操在位之时才不敢篡位,要知道,当年的曹操距离天子之路只有一步之遥,先是自称魏公,再是魏王,然后使用天子的旌旗,出来进去叫做警跸,甚至曹操可以驾六匹马,这完全是天子的威仪。
不过当孙权劝曹操称帝的时候,曹操对大臣们说,这孙权完全是要把我弄到火炉上烤。
然后大臣们觉得孙权劝得对,也劝曹操登基得了。但是曹操说,哪怕天命真的归我,我也只愿意效仿周公。
曹操为什么就不敢往前走一步呢?按照道理,权力他有,威望他也有。
其实,曹操真正担心的还是顾及舆论的压力,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士大夫逐渐掌握了舆论,也就是所谓的“清议”。曹操属于东汉时代的人物,哪怕他是一个枭雄,也不能不在乎“清议”。
他早年投身政治的时候,死活要当时的大名士许劭给自己下评语,这就是他看重“清议”的证明。曹操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起的家,如果到头来自己取代了大汉江山,确实说不过去。
而桓温又何尝不是这样,现在的桓温就如同当年的曹操,天子六驾、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也都有了,现在就差禅位了。
除了曹操所担心的舆论影响之下,另一个让桓温放心不下的还是褚蒜子,此时褚蒜子的位置就相当于西汉末年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位置,由于小皇帝司马曜年纪尚小,所以由桓温辅政。
但是虽然桓温辅政,但是传国玉玺却在褚蒜子处,桓温是担心一但自己篡位,那么就跟褚蒜子走在了对立面,若是褚蒜子硬刚的话,不愿意把传国玉玺交给自己,那样就很尴尬了,因为没有传国玉玺皇位自然无法完成禅让程序,桓温又不能硬逼褚蒜子,到时候二人必然会走到彻底翻脸的地步。
更为关键的是,桓温还想在禅让称帝之后,还想纳褚蒜子这个初恋情人为妃,虽然褚蒜子已经年近六旬了,滚床单是不太可能了,但是桓温还是想给她一个名份,目的就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时的遗憾。
所以思来想去,桓温决定派褚蒜子的弟弟褚欣去完成这个任务,此时的褚欣在朝中担任丹阳尹,为了拉陇褚欣,桓温任命褚欣为秘书监,由他代替自己,回到健康向褚蒜子表明态度,希望褚蒜子能够和平让出传国玉玺。
为了担心矛盾激化,同时也为了保护传国玉玺,桓温又派自己的心腹散骑常侍顾恺之随同,同时让自己的侄子西中郎将桓石民率军护送。
在褚欣等人刚走不久,桓温又觉得顾恺之的极别和威望都不够,有可能劝不动褚蒜子,于是桓温干脆直接派出了中书监郗超、尚书令王坦之、黄门监江彪以及刚刚表明态度的司徒府长史谢安同时前往健康,这四人作为朝廷当中顶级的一品大员,由他们亲自出面索要传国玉玺,其实已经表明了当时朝野上下的态度了。
在这些人走后,为了将来为登基做准备,桓温让少府卿谢郎主持修缮未央宫的工作,同时又派人修复长安城内受损的房舍、城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