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冯乐提供的情报,这个豫州刺史姚襄是姚弋仲的长子,姚弋仲原本只是羌族部落的首领,当时的羌族部落并不是很强大,所以一直臣服于西晋,但是永嘉之乱时,前赵的皇帝,匈奴族刘聪,带着匈奴大军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宰了西晋王公大臣及其亲属共计10万多人,直接为西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这让姚弋仲看到了机会,但是羌族部落太弱小了,根本没法跟刘聪、石勒这些鏖战中原的诸侯比,没办法,姚弋仲只得把目光投向了家乡西北,他趁着永嘉之乱朝廷无暇顾及西北,带着数万人迁徙到了榆眉,自立为雍州刺史、扶风公。没办法,手里这点人马,别说称帝称王了,就连称公都有点儿不好意思。
手里就这么点人马,根本没法跟如日中天的前赵对抗,所以姚弋仲思量再三,选择了投奔前赵,当时的前赵皇帝刘曜很高兴,就封了他为平襄公,拜平西将军。
再到后来石勒起的时候,姚弋仲又投降了石勒,反正跟谁也是跟,等到石虎当皇帝的时候,为了稳住西北,又封他为冠军大将军、西平郡公。
石虎死后,赵国内乱,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到冉闵称帝时,也想拉陇姚弋仲,但姚弋仲因为冉闵是汉人,不想跟他混,正好石虎的第十一子石祗在襄国继位,姚弋仲觉得石祗跟自己都是胡人,就决定效忠石祗,石祗也很给力,直接封姚弋仲为右丞相、赵王,姚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自己的父亲任命为豫州刺史的。
正在三人谋划如何去见姚襄的时候,冯乐的手下传来了一个消息:苻洪死了。
这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苻洪是氐族首领,本名蒲洪,因谶文有“草付应称王”的话,便改姓为“苻”,领有关中之地,当时的关中被称为秦州,所以被赵国封为秦州刺史,石虎死后,因为赵国内乱,苻洪便向东晋称臣,褚蒜子因为苻洪雄居关中,领土不跟东晋相连,而且也绝对不是真心称臣,所以便委任了他很多虚职,封他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 ,又任命他的儿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因为苻洪投降东晋,跟效忠石祗的姚弋仲势同水火,姚弋仲多次派姚襄攻打苻洪,每次都大败而归,现在苻洪突然死了,姚襄极有可能会趁苻洪死之后再次攻打关中。
“苻洪是怎么死的?”桓温向冯乐问道。
“是被凉州刺史麻秋毒死的,麻秋被苻洪的儿子苻健打败后就投降了,后来听闻石祗在襄国登基,便又想去投奔石祗,被苻洪所阻,麻秋怀恨在心,就在一次宴会上偷偷的给苻洪下药毒死了他。”冯乐一脸凝重的回答道。
“麻秋呢?”
“被苻洪的儿子苻健杀死了。”
“当前氐族谁的首领?”
“苻洪的大儿子苻健。”
“哎,一代枭雄,居然死在小人之手。”桓温也觉得可惜,但是当前容不得他多想,因为桓温知道,连他都得到了苻洪已死的消息,那么姚襄肯定也同时得到了,那么姚襄征伐关中自然不可避免。
“当前阶段局势太不稳定,我建议我们还是不要急于去见姚襄,再等等再说。”张代建议道。
桓温点了点头,他的感受跟张代一样,通过综合当前的局势来看,北方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冉闵在邺城另立朝廷,石祗在襄国也登基称帝,代表氐族势力的苻洪又突然被效忠石祗的羯族将领麻秋给毒死了,苻健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辽东的鲜卑族慕容俊又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目前已经攻占中山郡;漠南的鲜卑族拓跋部的拓跋什翼犍也已占领云中郡,而且这些势力都势均力敌,大家也都没有绝对压倒性的实力,这也就注定只能是混战了。
“殷浩的大军到哪里了?”桓温觉得局势这么混乱,正是殷浩有所作为的时候。
“谢尚跟陈逵已经率军抵达了寿春,跟褚裒将军合并一处;荀羡和蔡裔也已驻军下坯,但是尚未发起军事行动。”张代回答道。
“真是太慢了。”桓温咬牙切齿的说道,在他看来,殷浩行事如此缓慢,必然会错失很多良机。
“还是得找个机会接触一下姚襄。”桓温顿了顿之后,对张代冯乐二人说道。
“找到他又有什么用呢?难道他还能为我们所用?”冯乐不解的问道。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匈奴最弱,已不足为虑,鲜卑远在辽东河北地,尚未完全染指中原,也可暂不考虑,惟有羯、氐、羌三胡是我们真正的威胁,而这三胡当中,羯最强、氐次之、羌最弱,而羌所占据的豫州又离我们最近,在当前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可以将羌争取到我们这一边来。”桓温分析道。
张代摇了摇头,对桓温说道:“不可能的,自古汉胡不两立,胡人对我们忌讳很深,冉闵以汉人身份建立魏国,又是当前实力最强的一支,姚弋仲跟冉闵同朝为官多年,都尚切不肯依附,更何况代表着汉族正统的大晋呢?”
“那是因为冉闵颁布了杀胡令,一夜之间杀胡二十万,所以姚弋仲才会跟他对立的。”桓温又继续说道。
“我觉得老大说的对,姚襄不同于其他的胡族将领,从不滥杀百姓,善于笼络人心,姚襄并不是姚弋仲长子,但因百姓爱戴,所以再三请求姚弋仲立他为继承人,每天都有上千人,姚弋仲没有办法,只得授予他兵权,让他领兵打仗,所过之处对百姓皆秋毫无犯,而且也经常约束其他胡族将领滥杀,姚弋仲之所以不肯归附冉闵,完全是因为杀胡令,只要朝廷能够保证羌族的完整性,为他们择城而居,我觉得完全可以将他们争取过来。”冯乐也同意桓温的观点,她毕竟在颍川生活多年,对姚襄的为人处事比较了解,张代见冯乐也同意了,便就不再言语。
“若是真如你所说,姚襄如此爱惜名声的话,那我觉得没有必要再等机会了,我们完全可以带着刘皇后的书信,直接去刺史府找姚襄。”桓温听完冯乐的话,更加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