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定州人叫阳城,隐居在中条山,以学道出了名,李泌推荐他当了谏议大夫。
皇帝昏庸,迫切需要有个明白人来劝醒。
阳城接受任命,他还没有赶到长安城,长安百姓已经万头攒动,大家翘起脚后跟,昂着头盼望,期待一睹李泌好朋友阳城的半仙风采。
大家期望李泌推荐的人才,必定能舍命劝谏德宗李适改进过失。
阳城到达长安后,只是在他租住的院落房屋里,和弟弟及宾朋好友,不分白天黑夜地喝酒,从来不写奏章。
长安居民好失望,原来他只是个酒半仙。
河南籍进士、大文学家韩愈,写了一篇《争臣论》,嘲笑阳城先生徒有虚名。
阳城满不在乎,只是以酒为友,如象不知道人们非议他。
到陆贽被贬官,李适的怒火还没消退,宫内宫外的群臣都心怀恐惧,没人敢上疏劝阻皇帝,没人行动起来营救陆贽。
只有阳城奋然说:
“不能眼看着皇帝宠信奸贼,废黜没有罪的人!”
阳城这算醒酒了。
一天,阳城和拾遗王仲舒、补缺熊执易、补缺崔邠,一齐进宫见李适。
他们四个人趴在宫殿里,给李适上疏劝谏,极力陈述裴延龄奸邪,陆贽忠直无罪。
德宗李适大怒,想把阳城撤职问罪。
幸亏太子李诵在一边劝解,李适才只是呵斥阳城:
“阳城!你立即从宫殿里滚出去!快滚!滚!”
金吾将军张万福,见此情景,大声称贺道:
“恭喜皇上,朝廷有这样正直敢劝谏的大臣,天下从此太平了!”
退朝后,张万福又去阳城家里拜访,对他正直敢谏大加赞赏。
张万福有名望,自从他去阳城家里拜访致敬后,阳城名声鹤起。
听说昏了头的李适,要再升裴延龄当宰相,阳城急哭了。
他哭着对朝臣们说:
“皇上如果真让裴延龄当宰相,任命他的白麻纸诏书一旦颁出来,我就冲上前去,把诏书撕个稀巴烂!
免得裴延龄这个奸贼,继续贻害国家!”
随后,阳城又起草了奏章,列举裴延龄种种罪恶。
然后,阳城吩咐李泌的儿子李繁:
“李繁,你来工整抄写一遍,我拿去递给皇上。”
李泌一代名相,生养了不争气的狗儿子。
李繁品行不正,他替阳城抄写好奏章,私下把阳城写奏章弹劾的事去告诉了裴延龄。
裴延龄事先知道了弹劾内容,急忙入见德宗李适,逐条反驳辩解。
等到阳城把奏章递上来,李适心里已经先入为主,认定阳城诬告裴延龄,把奏章扔在一边,看都懒得看。
李适改任阳城为国子司业,升任裴延龄给为户部尚书。
奸臣不自知,裴延龄没有得到惩治,他不是偷着乐,他是还嫌官职不够高,心里怀着不满。
裴延龄已经衰老,天天忧愤自己没当上宰相。
欲望熏心不自解,经常郁愤满胸膛,他一生气,就谩骂身边的大臣。
裴延龄生了病躺在家里的床上,还舍不得辞职,让人擅自把国库的财物,用马车拉到自己家里往外开支,没有人敢举报他。
他躺在床上他起不来了,身体越来越干瘦如柴。
第二年这个老东西就油尽灯枯,病死了。他死的时候六十九岁。
听说裴延龄死了,宫廷内外的人们,都各自在家里悄悄摆酒庆贺。
这叫奸臣家里有丧,我们的快乐不宜张扬,我们只能偷着乐,不言说。
皇帝昏庸,不杀奸贼,全靠苍天来杀他,这本身很无奈。
普天同庆死了奸贼裴延龄,只有德宗李适悲痛得像是死了他的干爹。
裴延龄死前曾推荐谏议大夫崔损,说他有大才。
宰相赵憬也死了,卢迈年老有病,窝在家里不上班。
中书省没有主官十多天,德宗令崔损当了宰相。
崔损卑劣无能,当上宰相后不干人事。
崔损他老娘死了,办丧事不举行葬礼。
崔损他姐姐出家当了尼姑,她娘死了,她都不到场哭亲娘,不来出席葬礼。
崔损对李适唯唯诺诺,是个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的废物,李适喜欢他,让这个废物当宰相当了好几年。
再强的羽箭,飞行到最后,没有劲儿了,连最薄的丝绢都不能射穿,人苍老了和它一样,没有力量了。
一代名将、官至太尉的李晟,和一代名将、官至司徒的马燧都很老了,朝廷再黑暗,他俩也躲在家里,不闻不问了。
不久,李晟死了。
不久,马燧死了。
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也死了。
山南节度使李皋也死了。
宣武节度使刘士宁还没死,他壮实着呢。
何以见得他壮实?他是个老色魔、老淫棍。
他的最大兴趣是,不停地奸淫年龄、相貌、体形不同的妇女。
他这个人,见到有姿色的女人挪不动步,对女子他是好色荒淫,对和他同性别的将士们,他残暴又凶狠。
将士们早就受够了,兵马使李万荣带领将士发动兵变,把刘士宁赶走。
刘士宁没处去,骑着马逃往长安。
李万荣被任命为节度留后。不到一年,宣武军又发生了兵变。
都虞侯邓惟恭,看到李万荣病得躺在床上起不起来了,命令兵士揪起躺在病床上的李万荣,用马车押送他去长安,让朝廷处置这个“兵变首恶分子”。
军队里弱肉强食,兵变不断,哪里还有正义?
这次李适硬气,不惯着军队作乱下属,没让邓惟恭如愿当上节度使。
李适任命董晋为宣武节度使,即日赴任。
李适又怕董晋为人宽容随和,去了镇不住局面,又任命性格刚硬的陆长源为行军司马。
两人一刚一柔,形成刚柔相济组合,一起向宣武出发。
两人到达宣武军驻地时,邓惟恭已自封军队头目。
突然间朝廷派的官员来了,邓惟恭仓促间来不及对抗诏令,只好出城迎接。
董晋身边不带卫兵,亲切接见邓惟恭。
两人进行了热情友好地会谈,董晋安排邓惟恭继续在军营当高官,暗中布置小心戒备。
等到邓惟恭组织兵士谋乱要杀董晋,董晋早已布置严密。
董晋命人先下手了,先把邓惟恭同伙逮住处死,又把邓惟恭抓捕住,命兵士用囚车押送他去长安治罪。
经过董晋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抚慰了军中不满情绪,宣武军心安定下来。
过了两年,董晋就病死在工作岗位上。
董晋以柔克刚的运作,是成功的。董晋死了,刚强严苛的陆长源继任节度使。
陆长源一上任,就扬言说:
“我们宣武将士,作风散漫,纪律松弛。
我要重振法纪、扫除不良习气。”
将士们听他这样说,都心慌畏惧。
有人劝说陆长源:
“兵士们训练辛苦,请将军爱惜将士,给大家分发点钱财,慰劳一下兵士,以安定军心。”
陆长源说:
“我怎么能效仿河北叛贼,靠发钱收买将士人心?
眼下要做的事,是整肃军纪!”
整肃军纪,将士们被整得身体苦、心里苦,背后骂陆长源:
陆长源是毒太阳,
每天被它烤得慌,
毒太阳啊快死去,
太阳死了见清凉!
兵士们齐了心,都盼着陆长源快死。
陆长源晚上睡熟的时候,兵士们发生集体哗变,寝室门口几个卫兵,根本挡不住一群兵士冲击。
兵士们呐喊着冲进陆长源卧室,把陆长源砍了头。
陆长源去阴间报到去了,他的整肃军纪工作从此全剧终。
监军俱文诊,紧急召宋州刺史刘逸准平定叛乱。
刘逸准原来是宣武军将领,深受众人拥戴。
接到俱文诊急召,刘逸准领兵前来,安抚宣武军。
刘逸准向朝廷说明宣武军兵变情况并请求任命。
李适授任刘逸准为宣武节度使。
不到几十天,刘逸准又死了,睡梦中死的,死因不明。
兵士们又推举韩弘为节度留后。
韩弘曾为兵马使,因为宣武军多次作乱,他查出作乱头目及同伙三百人。
他召开宣判大会,把参与作乱的人都就地正法。正法就是把他们砍了头。
韩弘平定兵乱,恭请朝廷再正式任命,受任为节度使。
韩弘给将士们发了钱,宣武军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