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唐朝那些事 > 第139章 神龙政变

第139章 神龙政变

    嗣圣二十二年正月,武则天病得更厉害了。


    张昌宗、张易之仍在宫中侍奉武则天,暗中蓄谋篡位夺权。


    同平章事(宰相)张柬之,认为时机已成熟,不能再拖延,于是秘密邀请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到自己家里,对他说:


    “将军今日富贵,从哪里得来?”


    李多祚流着眼泪说:


    “都是先帝赐给的。”


    张柬之说:


    “如今先帝的两个儿子,都被想篡位的张昌宗、张易之两个无赖所威胁,将军你不想报答先帝的大恩大德么?”


    李多祚说:


    “只要有利于国家,宰相您只管吩咐。


    李多祚不敢因私废公,为了天下大义,我不顾惜我的个人生命和家庭安危。”


    张柬之说:


    “你说的可是真心话?”


    李多祚指天发誓说:


    “如有说话虚假,我应受到天杀!”


    张柬之大喜,和他一起商量匡复唐室的事。


    张柬之通过举荐,又让桓彦范、敬晖、李湛都成了羽林将军,让他们掌控皇宫禁卫军。


    张柬之为了避免张昌宗、张易之起疑心,故意把羽林将军中掺入一个武攸宜,张昌宗、张易之果然没有产生怀疑。


    姚元之从灵武回到洛阳,张柬之对桓彦范说:


    “姚元之到来,我们的事成了。”


    于是召姚元之到家里秘密商议起义具体事宜,商量好了行动方案,张柬之再转告给桓彦范等人。


    桓彦范回家告知老母亲,说:


    “娘,孩儿要参与一件大事,成了可以匡复大唐,败了我自己人头落地不算,还连累全家遭难,想到这些,心里难过,不敢瞒着娘亲。”


    母亲对他说:


    “自古忠孝难两全。臣子应当报国优先,顾家在后,才不失为忠臣。


    你觉得对的事就去做,不用担心连累到娘亲。”


    于是桓彦范、张柬之,崔玄玮、敬晖、李湛、杨元琰、李多祚约同起义,并邀同:


    司刑少卿袁恕己,


    左羽林将军薛思行、


    赵承恩,


    职方郎中崔泰之,


    库部外郎朱敬则,


    司刑评事冀仲甫,


    检校司农少卿翟世言,


    内直郎王同皎等。


    起义这天早晨,大家率领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进入玄武门。


    王同皎娶了太子李显二女儿新宁公主,张柬之安排他和李多祚、李湛,骑马跑入东宫,去迎请太子李显。


    李显知道发生了事变,感到恐惧万分,躲在东宫不敢出来。


    他的女婿王同皎劝说道:


    “先帝把皇帝位交给了您,您没有这过错就横遭废黜幽禁。


    神灵和世人都为您愤恨不平,这事发生到今天已经二十二年了。


    上天也觉得不应该再这样下去了,羽林军将领、文武重臣,如今同心协力,共同讨伐凶恶小人,准备恢复大唐社稷。


    请您速去玄武门,亲自安抚大众,即刻领人入宫诛杀叛逆恶人!”


    太子李显支支吾吾地说:


    “凶恶小人,确实应该斩除,但太后患病还没好,恐怕惊吓着她,盼各位暂息刀兵,今后再说。”


    李湛对李显说:


    “各位将领臣子,只为再造大唐社稷,都不顾个人安危家人存亡!


    殿下为什么还不敢行动,继续甘心忍受折磨辖制呢?


    请殿下亲自去跟大家当面说清楚,决定进止。”


    太子李显想动身前往,转念一想,又转身返回东宫不去了。


    王同皎对李显说: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一旦拖延犹豫,造成处于被动,您自己也难逃杀身大祸。


    速进尚可取胜,退缩则事败人亡!势已至此,不得不发!”


    太子李显听了,决定前往。


    李显走出东宫门外,王同皎上前抱起他,扶着他骑上马,替他牵着马缰绳,几个人在一旁护卫着他,跑步赶往玄武门。


    “太子来了!”看见李显骑马赶来,大家欢呼跳跃地迎接他。


    不等太子开口说话,大家一起簇拥着他向皇宫走去。


    起义兵士斩杀了试图动手阻挡的宫门卫兵,大家护卫着李显走进皇宫内殿。


    张昌宗、张易之得知发生了异常事变,慌忙跑到皇宫偏殿,探头探脑地察看情况。


    他们从偏殿往外看时,正好遇见满皇宫搜捕他俩的起义羽林军搜到偏殿这边。


    张柬之对起义羽林军将士喊道:


    “羽林军将士听令!捕住反贼张昌宗、张易之,格杀勿论!”


    羽林军兵士一拥而上,只见刀光闪烁处,张昌宗、张易之先后发出短促地“啊呀”惨叫声。


    外表俊美、内心凶恶的张昌宗、张易之被乱刀砍死在偏殿里。


    张柬之率领禁卫军将士再到武则天寝室所在的长生殿,见到殿前站立着一圈护卫兵士。


    张柬之喝叱道:


    “此时丞相领兵执行太子令!你们赶紧退下!违令不退斩无赦!”


    守兵见寡不敌众,顺从地躲闪在一边。


    张柬之和参与起义的文武大臣走到武则天寝室门口,张柬之伸手敲击武则天寝室的门。


    武则天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喊叫声,人声嘈杂,知道发生了事变。


    她用力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厉声问道:


    “何人胆敢作乱?”


    张柬之等拥太子李显入室,齐声对武则天说:


    “张昌宗、张易之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宫诛杀了二位叛贼。


    因为担心走漏消息,才没有事先告知您。


    臣等自知领兵闯入内宫,罪该万死。”


    武则天一脸愤怒地瞪着太子李显说:


    “你真敢做出这样的事么?


    既然他们两人已经被杀,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桓彦范进言说:


    “太子怎么再返东宫?过去先皇把爱子托付给陛下,如今他年龄已长。


    天意人心,久归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先帝厚恩,所以迎奉太子诛杀叛贼,请陛下传位太子,上顺天意,下顺民心!”


    武则天不允许,因为看到一圈人都怒气冲冲地看着她,不便严辞拒绝,正在踌躇顾虑,忽然看见李湛也站在人群里边,便对他说:


    “你也参与诛杀张易之将军么?我待你父子不薄,没想到也有今天。”


    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听了她的话,竟低下头无话可说。


    武则天又看见崔玄玮,也对他说道:


    “别人都是经人推荐重用,只有你是朕特别提拔,如今你也和他们一起来了么?”


    崔玄玮说:


    “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大恩大德。”


    武则天不禁跺脚说:“罢!罢!”


    说了两个罢字,仍然回到床上躺下了。


    张柬之拥太子李显走出长生殿,即令羽林军将领派兵抓捕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三人全部被捉住。


    张柬之向太子李显请求说:


    “他们三人都是反贼张昌宗、张的兄弟,一贯仗势欺人,欺压百姓、作恶多端,请求将三人斩首,以绝后患。”


    李显说:“准许将三人处决。”


    三人被斩首于明堂天津桥南。张柬之又命兵士将张昌宗、张易之尸身,搬运到天津桥南,和刚被斩的张同休三人摆在一起示众。


    “哈哈!张五郎死了!张六郎死了!”


    洛阳百姓奔走相告,争着前来割张昌宗、张易之他们的肉,每人割下一小块拿走,天黑以前,他俩的尸身被割得一点不剩。


    张柬之又令羽林军抓捕二张余党,逮捕韦承庆、崔神庆、房融等人下狱。


    张柬之一面派袁恕己领禁卫军护卫相王李旦府,以防不测。


    一面召见太平公主,张柬之对太平公主说:


    “有请公主说服陛下,请陛下降旨传位于太子。”


    太平公主因为张昌宗、张易之诬陷害死她的男宠高戡,对二张心有怨恨,这次二张被张柬之发动政变除掉,心里特别高兴,乐得充当这份美差,当即答应入劝武则天。


    太平公主对武则天说:


    “陛下,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文武大臣、皇宫禁卫军都只听从宰相张柬之和太子的调遣,陛下您谁也指挥不动了。


    太子和他们损荣与共,他们众志成城,意志不好扭转已成定局。


    如今陛下年过八十,疾病缠身,国事托付给太子是早晚的事。过几年托付和趁现在事变托付,没多大区别。


    太子仁德孝顺,您退位后,他仍然对您恭敬孝顺确定无疑。


    不如把皇位传给太子,您乐享富贵清闲。”


    不到半天,太平公主从武则天寝室请出一道令太子监国的圣旨。


    过了一天,武则天又正式颁布诏旨,传位于太子李显。


    李显正式再登皇位,改年号为“神龙元年”。传旨大赦天下,只有张昌宗、张易之余党不在赦免罪行之列。


    文武百官登殿朝贺,中宗李显颁诏赏功。


    诏曰:


    相王李旦封为安国相王,拜授太尉。


    太平公主封镇国太平公主。


    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崔玄玮为内史。


    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敬晖、桓彦范为纳言。


    李多祚封辽阳郡王。


    王同皎为驸马都尉,兼右千牛将军。


    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


    第二天,李显命令宫内太监给武则天搬家到上阳宫。


    第三天,由唐中字李显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参拜武则天,加封武则天尊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帝。”


    拜完武则天回宫,李显诏令:


    武氏宗族,各守原职。李姓皇族子孙,曾遭发配的,全部恢复属籍,立即派人护送从发配地返回。


    被周兴、来俊臣诬陷冤杀的犯人,全部平反,恢复名誉。被流放的家属子女,一律免罪返回。


    废除“大周”国号,恢复国号为“唐”。


    凡宗庙、社稷、帝王寝陵的旗帜文字,都恢复到高宗李治永淳年间以前的样子。


    仍然以东都洛阳作为首都。迁移武氏七代宗庙到西京长安。


    贬韦承庆为岭南高要县尉。


    流放崔神庆到钦州。


    流放房融到房州。


    调任杨再思留守西京长安。


    外调姚元之为亳州刺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