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秦锋在攻打高句丽开疆扩土之时,东汉朝廷发生了内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奉献帝移驾许昌,董承、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杨彪、伏完等老臣百官相随。起初这些人很感激曹操在他们最落魄的时候伸出援手接纳了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臣好了伤疤忘了痛,仗着自己资历老,在朝堂上各种挑刺找毛病,针对曹操的政策建议设置障碍,对曹操手下文臣武将趾高气扬;又在献帝耳边进谗言说坏话,献帝年轻气盛易受蛊惑,一直想有所作为,恢复汉家江山的皇帝刘协,他对曹操朝堂的强硬,朝下的霸道手段产生了不满,两人终是尿不到一个壶里。
车骑将军董承在董卓时期颇为照顾献帝,又在其移驾东归途中多次护卫周全,更是将女儿嫁给刘协为后,这位昔日董卓麾下的旧将俨然成为汉帝心腹,更是成为洛阳、长安跟随皇帝旧臣的领袖,他们这些人与曹操朝堂争锋,矛盾渐深。
公元199年曹操、刘备、孙坚围剿仲家王朝,袁术溢血而亡,曹操夺得徐州,刘备入朝为官,因功封为右将军。献帝朝堂接见刘备,又命人查找宗氏族谱,恢复了他的皇叔之名。被秦锋当年一个举措,暗中被坑害十年之久的刘皇叔,终于名正言顺了。董承和刘备都成为了皇亲,刘协有了两人作为依仗,朝廷上可以制约曹操。某日朝会散后献帝召见董承入宫,具体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反正次日董承对外宣称持有汉献帝的密诏,在府中晏请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人,席间董承拿出藏在衣带夹层之中的献帝带血密诏,众人开始密谋如何杀死曹操,还政皇帝。
刘备之所以参与到衣带诏事件当中来,完全是被逼无奈,为求自保,他知道曹操得知真相之后,肯定容不下自己,刘备急于摆脱目前状况或者离开许昌。当初曹操占据徐州,放走吕布之后他跟随曹操大军返回许昌,受封右将军,恢复了皇室宗亲身份。由此引起了曹操的警觉,回想起当初吕布投降时他准备接受之际,刘备几句话让他起了杀布之心,最后便宜了秦锋,其中原故耐人寻味。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隐隐觉察到刘备仁义忠厚的面孔之下那颗潜龙之心。于是曹操在府中设宴款待刘备,酒席间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进行了一番的试探,好在刘备巧妙的应付过去了,否则性命不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初九,董承等人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泄露,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参入其中之人皆被曹操斩杀,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也未能侥免遇难,甚至波及到献帝。由于刘备在这期间主动选择外出征战平反泰山军,脱离了曹操掌控范围,才在衣带诏事发之时躲过一劫。
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行至半路的刘备得到消息,立即调头带领五千人去夺取了徐州,其间刘备还杀害了曹操手下车胄。刘备再次执掌徐州,获得数万兵马,他认为自己可以与曹操掰掰手腕,分庭抗礼。
曹操亲率大军四征徐州,一是为夺回徐州,二是为报衣带血诏之仇。刘备战败,他最终携关羽、张飞、糜竺,简雍逃亡青州。当时青州刺史袁谭得知刘备来投,袁谭感念刘备从前举荐自己为秀才之恩,迎他入平原,并写信给自己父亲袁绍。袁绍好面子为表示不计前嫌,礼贤下士,出邺城二百里到冀青边界迎接刘备入冀州,从而刘备二投袁绍。袁绍借着衣带诏的名义出兵讨伐曹操,曹操更是憎恨袁绍收留自己的仇人刘备。如果以往两人互有吞并之心,但还是比较克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次不同于以往,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彻底公开化了,不可能再和平共处,也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昔日两个好得同穿一条裤子,总躲别人屋檐下,偷看新娘子洗澡的乱兄乱弟现在刀兵相向,戟戈相对。
袁绍十万大军直逼白马,战前袁绍文士陈琳还代表袁绍向天下发表了《讨曹檄文》,檄文中宣称:“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本初公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是夫非常者,非常人可比也。昔强秦弱主,赵高把持权柄,专制朝廷,威福由己,胁迫百官,莫敢正言。终致大秦国败家亡,社稷江山倾覆,秦氏宗庙被毁,然赵高背负万世骂名,遗害祖宗蒙羞,其罪污辱至今,永世为鉴。天降麟子,诛夷逆乱,兴王道,彰显光明。有汉四百年,威加四海,万民臣服,身为汉臣当守臣节,匡扶天下,抚慰苍生,而非擅权专政,残害忠良。今有曹操犹胜赵高,胁帝迁都,把持宫禁;侮污皇室,败坏法纪;占据中枢,总领朝纲;赏禄由心,刑戮在口;所爱者光耀五宗,所恶者夷灭三族;妄议者受显诛,论是非者蒙冤;致使百官缄口,士绅闭目。操祖上无德,其祖中常侍腾,作孽放纵,毁官虐民;其父嵩,贿赂灵帝,捐钱做官,得享高位,输货权门,窃取鼎司,偷盗重器;操乃阉宦遗丑,本无懿德,好窥新妇,喜淫乐。操残暴不仁,为报父仇,屠城灭户,枉死者千万,流血漂橹,无辜者堵塞河道,血染清江,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操残贤害善,杀名士,塞耳目,绝正言;掘坟墓,盗皇陵,取其金,遗真骨。身为三公,行桀纣之事,污国害民,毒施人鬼!袁公曾三助于操,鼎力联盟,共同讨董;表行东郡,授领兖州;协阻吕布,助操光复兖豫。然操不念旧恩,举兵北顾,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欲推栋梁, 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纵观典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今袁氏初本,四世公勋,持皇诏征讨不臣,秉承天命伐奸佞。自即日起幽冀青三路并进,沉兵白马。广布檄文,使天下知圣朝有窘迫之危,天下英豪、有志之士当速整顿义兵,奋武扬威,共襄盛举,戮力同声,并匡社稷,立非常之功,于着史书。急急如律令!”
曹操看到檄文,头痛病都气好了。他和袁绍两人占据着广袤的华北平原,分守黄河南北两岸,黄河可不是像长江那样是不可跨越的天堑,他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作出如下部署:曹操派遣臧霸率领精兵入青州,占领临淄、北海、东安等地,加强兖州右翼防守,从东边牵制袁绍,防止他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命令于禁率步骑二千人守卫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止袁军在此渡河南下,长驱直入;同时下令主力大军在官渡一带布设防线,修建堡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又派遣夏侯惇带领主动进驻敖仑,曹仁防守阳翟,以保证翼侧安全。曹操不是采取分兵把守黄河南岸的策略,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防守,以逸待劳,最后达到后发制人的战略目的。
袁绍方兵分三路南下,郭图、淳于琼各领一路大军,袁绍亲率中军,以文丑为先锋,进抵汤阴、黎阳,兵围白马,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双方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原本双方谋士都不看好这场战争,各自劝阻各自主公不可妄动刀兵。袁绍谋士审配劝谏道:“主公,你与公孙瓒交战多年,库无余粮,百姓困苦,军士疲惫,不宜再战。何不先派使者上表献俘于天子,致力农耕,休养生息,若天路不通,上奏斥责曹操隔绝内外,孤立天子,然后派兵驻守黎阳,逐步经营黄河南面,多造船只,修造器械,分派精锐骑兵,骚扰曹操的边境地区,使其不得安宁疲于应付,而我方可以得到安逸休养。岂不两全。”鞠义劝说道:“主公,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必灭。曹操迎天子安居许昌,如今兴兵南下,违有公义。况且操之策,胜于雄兵,其治下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可比。如令放弃和平,无端兴兵南伐,恐有失人心。”郭图反驳麴义道:“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出兵是讨伐曹操而非天子,非是出师无名!而且袁公麾下文臣武将皆尽心竭力,万众一心,若不及时早定下大业,到时候反受其害。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理古已有之,越王勾践称霸、吴王夫差灭亡,便同此理。”袁绍听从郭图之言下定决心南攻讨伐曹操。
曹操手下许多文武大臣认为袁绍扫平幽州已无后顾之忧,人多势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特别是袁绍占据着冀州。冀州乃当时天下人口最多的大州,田地肥沃,又有桑枣之饶,冀州可谓是人民殷实,兵精粮足,不可敌。而曹操所在豫州处于四战之地,北接袁绍,西临秦锋,南有刘表、张绣占据宛城,东南方是孙坚孙策父子,朝廷中还有些灵帝时期的遗老遗少,这些人与曹操貌合神离,说不定什么时候跳出来捅娄子添乱。许多人认为应该和平解决争端,派遣使者谈判。以曹操对袁绍的了解,他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非不可胜。于是曹操下令集中的数万兵力分守险关,扼住要塞抵抗袁绍的进攻,他从中、东、西三个方面做周密的部署。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十万主力大军进驻黎阳直逼白马。白马地处黄河南岸,对面就是军事重镇黎阳,白马和黎阳是黄河南北的通道,极为重要。袁绍派遣先锋大将文丑、郭图,淳于琼三人率大军过黄河兵围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袁绍希望在黄河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以确保主力大军渡河南进。文丑勇锐不可挡,勇猛异常,曹军将领无人是其敌手,刘延告急向曹操求援。
曹操为了打破僵局,解白马之围。他听从许攸的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攻其不备。袁绍果然上当,他不听劝告,刚愎自用,执意分兵,他下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曹操安排于禁率领二千步骑在延津附近拖住郭图、淳于琼大军,曹操亲率部队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突袭文丑军,白马之围顿解,曹军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