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酿酒还好说,需要的工人不多,而且天缘楼有蒸馏工厂,算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了。
尽管大乾不允许大肆酿酒,建造蒸馏工厂、酿酒工厂有些大动干戈,但是蒸馏酒涉及到了香水制造,也就不亏了。
可是烧制木炭去卖,使用草木灰制造皮蛋,让水清棠多少感觉有些怪异。
木炭是属于大户人家可以自己烧制,穷人家也可以自己烧制,而且穷人还用不起,尽管皮蛋的价格摆在那里,但是考虑到用工数量,水清棠觉得这桩买卖不能干。
因为伐木需要大量的用人,李霄云考虑到后期,还让人大量植树造林,这样的成本耗费巨大。
冶炼厂是需要木炭,可是在人力成本之下,从外面购买木炭会更边界些。
“夫人喜欢吃皮蛋、喝硫磺酒,我就随了她的意了,毕竟我现在的家业,拿些钱满足她,轻而易举,更何况这两大产业还能赚钱。”李霄云解释道。
他自然不可能将火药的事情告诉水清棠,就是信极了水清棠,他也不能这么做,火药事关重大!
“原来如此。”
水清棠眼神怪异,这两夫妇给的答案怎么都一样,像极了在忽悠他。
林锦书那边说的是,因为李霄云喜欢吃皮蛋与喝硫磺酒。
“另外,我想在平海郡其他县选几处地方建设天缘楼,白杨村肥皂的产能完全可以大量增加,多向几个县供应都不成问题。
至于那些仙食,因为路途遥远,可以在冬天运往各地售卖,当然你提到日行千里的工具要是问世,就可以不分季节在各地销售了。”
水清棠接手天缘楼后,看着天缘楼只开设在清水县和清平县两地,心里只能干着急,但是有无奈。
因为路途遥远,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马车跟牛车,马车速度快一天内就能将货物运往隔壁县,但是载重少,路途异常颠簸,就算不变质,也可能损坏,投入成本巨大。
牛车速度慢,载货量多,比起马车相对会平稳许多,但是时间慢啊,需要两天左右才能运往隔壁县,等货到时早就变质了。
权衡弊利下,水清棠只能选择将肥皂卖完他县,以肥皂的垄断性,在各地开设店铺,天缘楼不至于亏,还能小赚一笔,算是在马路修建前的提前布局了。
等到李霄云口中的物流一通,天缘楼财源挡都挡不住。
“那东西叫汽车,一年左右你就能看见,如果收支允许的话,我希望一年内平山郡也能开设天缘楼。”李霄云说道。
开设产业和基建建设太慢了,根本比不上他升官的速度,当然科技发展也需要时间。
不过等蒸汽机、发动机问世后,科技发展的速度就会变快。
“光凭平海郡的生意,你想发展这么多东西,无异于痴人说梦,且看你和皇上怎么谈吧,平山郡的冶炼厂,我安排一些了民间的订单,争取盈利一些钱财,缓解压力,是的话我先下去忙了。”
水清棠说完,就转身离开。
不知不觉间,李霄云的商业帝国渐渐完善,等到道路修通,汽车问世,将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节点。
“冶炼厂用来承包民间订单,定制农具,不是我的初衷啊,看来铁轨的制作要提上日程了。”李霄云喃喃自语。
天缘楼行业确实需要盈利,不过蒸馏酒、肥皂、香水这些奢侈品,能够创造很大利润,没必要让冶炼厂去赚民间的小钱。
他传了一些冶炼技术留在民间,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普及整个大乾,这些利润就留给大乾铁匠吧。
李霄云思考片刻,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奏折。
‘臣李霄云启奏:
蒙圣上隆恩,臣从庶民到官居五品仅半年,臣才疏学浅,诚惶诚恐,夜不能寝,只想身报大乾。
今大乾天灾连连,百姓流离失所,朝税收不抵支,外有燕夷等诸国虎视眈眈,臣夙夜忧叹,恐祸端将起!
臣有一物唤作水泥,可修筑城墙,坚如磐石,外敌不可犯也!
臣有一物唤作钢筋,配合水泥,可将城墙修筑百米高,攻城云梯徒增笑耳!
臣有工厂,锻万千铠甲,可令我大乾将士,人人甲胄覆身斩尽强敌。
惜臣财力有限,无以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陛下接济,令我大乾无惧外敌,全力安定万民!
陛下早日接济微臣,上合天心,下安社稷,述着文字,明证典章,惶恐不安,微臣草上!’
李霄云放下毛笔,吹了吹未干的笔墨,古往今来像皇上要钱接济的臣子,应该独他一人吧?
做买卖当然要赚钱,李霄云可不是乱世圣母,再说大乾想解此围,他的这些东西至关重要。
这些东西能够增强大乾王国的实力,吕茂不可能不心动。
当然李霄云也想看看吕茂会不会产生卸磨杀驴,有接管他这些产业的想法,如果有,那今后就敬而远之,甚至撤出大乾,如果没有,那么大乾就可以作为他的第一发展对象。
因为原主是大乾土生土长的人士,若非情非得已,李霄云也不想叛出大乾。
“来人。”李霄云对着门口叫道。
“在!”很快就有一位衙役从外面进来。
“将这封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完京城。”李霄云吩咐道。
“遵命!”衙役接下奏折,转身离开。
按照李霄云的猜测,地龙翻身过后,吕茂可能会再来微服私访。
但是吕茂作为帝王,肩负着大乾的国事,不可能说走就走的,而林锦书又生产在即,李霄云不可能久等,所以这封奏折等同于催促吕茂快点到来。
边疆燕夷已经蠢蠢欲动,大乾的局势已经刻不容缓。
处理好这些琐事后,李霄云便伏在案上,开始整理关于橡胶的资料。
是他刚提起笔,邓青就笑着从门外走来,看上去心情相当不错。
“少爷,这些人不愧是燕夷细作,还真是有钱!昨日我只想勒索他们一百两,结果居然给了我一千两,真是财大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