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97章 花合文成公主

第397章 花合文成公主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金枝玉叶的公主。


    若是她们生不逢时,遇到战乱,很有可能被送去和亲。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名女子从长安出发,接受使命远赴西藏嫁给松赞干布,这名女子就是后世著名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之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业设备,各种书籍文化。


    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为中原和边疆的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回顾文成公主的一生,她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余年。


    为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令后世之传唱。


    现如今,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他们夫妻二人成为了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和典范。


    “和亲是华夏古已有之的文化现象,主要是中原与民族部落皇室成员的联姻。”


    “通过和亲,不仅可以维护和平,安定边境。”


    “还可以促进贸易,交流文化。”


    “西汉时期为缓和边境冲突,就曾有过数次和亲,最为出名的自然是昭君出塞。”


    “昭君的和亲确保了汉匈之间数十年的和平,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她性情温婉,带着匈奴人织布、绣花、耕种。”


    “还教他们汉语、汉礼,汉家文化经她之手传递。”


    “同时她也学胡语、穿胡服,习胡礼。”


    “她不习惯匈奴的饮食方式,便结合汉餐加以改进,受到胡人追捧,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出塞和亲令世人称道,殊不知风光背后潜藏着昭君的一生不幸。”


    “先后再嫁父子二人,长安一别竟无再见之日,最后落得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结局。”


    “然而数百年后,又有一位妙龄女子走上了她曾走过的路。”


    “文成公主,本为唐宗室女,后因和亲被封公主。”


    “唐贞观八年,唐朝西境国家吐蕃前往长安朝贺。”


    “使者此行除有礼尚往来的正常邦交,还肩负着求娶唐朝公主的任务。”


    “只因唐朝在当时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娶到天朝公主对吐蕃来说是一种认可和荣誉。”


    “唐太宗爱女心切,断然拒绝,吐蕃特使无功而返。”


    “松赞干布恼怒不已,专心畜马练兵,一心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于贞观十二年发兵吐谷浑,并扬言要直击唐朝心脏。”


    “此时的唐朝正是贞观之治的顶峰时代,人才济济。”


    “李世民丝毫不惧,派遣一支劲旅前往平叛。”


    “未曾想唐军主力尚未到达,吐蕃军便已大败于先锋军之手。”


    “松赞干布大惧,下令撤兵,并遣使谢罪,再次求娶公主。”


    “此次请婚可谓诚意十足,不再是使臣口头求亲。”


    “而是吐蕃宰相亲自前往唐朝,携黄金五千两及珍宝无数正式下聘礼。”


    “吐蕃迅速攻占吐谷浑,也让李世民意识到吐蕃实力不可小觑。”


    “几番权衡之下,同意赐下公主。”


    马皇后:文成公主入吐蕃,对加强汉藏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松赞干布出兵击败吐谷浑,直逼唐朝边境,扬言要娶一位唐朝公主。


    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李世民派遣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遣使谢罪,并再次请婚。


    这一次请婚,松赞干布不像之前那样野蛮霸道。


    而是遵守礼仪法度,派遣使者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便将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相传当时天竺等国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文成公主以实现与国力强盛的唐朝永久结好。


    于是,文成公主便想到了一个五难婚使的好方法。


    出了五道难以破解的题,并扬言谁能破解这五道难题她便嫁给谁。


    第一个难题,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


    当其他使者慌慌张张很粗糙地操作绫缎时,吐蕃使者却不慌不忙将绫缎系在一只蚂蚁上,并在明珠的八个孔眼都涂上蜂蜜。


    然后将蚂蚁放在其中一个没有蜂蜜的孔眼上,蚂蚁自然而然顺着蜜香穿过另外八个孔眼,绫缎自然而然也成功穿过明珠了。


    第二个难题,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


    当其他使者都在细心研究每匹马身上的共同特征以判断母子关系时,吐蕃使者却先将两批马关起来饿上一天,众人对他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到了第二天,当吐蕃使者打开栅栏时。


    饥肠辘辘的小马立即飞奔到各自的母亲身旁贪婪地吮吸乳汁,母子关系一目了然。


    第三个难题,文成公主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他们分辨其根和梢。


    当其他使者都在仔细研究松木时,吐蕃使者却将一百段松木全部丢进河中。


    当众人认为此举是对唐朝皇室的大不敬时,只见河中的木头都有半块浮在水面上。


    原来木头根部略重便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便浮在水面,木头根梢便一目了然。


    第四个难题,文成公主要求使臣们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


    聪明的吐蕃使者早已略施小计提前在宫中重要地段做好标记,自然不会迷路。


    第五个难题,在一百名宫女中辨认出公主。


    当其他使者还在研究每位宫女的样貌时,吐蕃使者早已先下手为强提前收买了公主的乳娘。


    乳娘便将公主的样貌及胎记特征详细描述给吐蕃使者听,此难自是不攻自破。


    就这样,文成公主对吐蕃使者心服口服,心中对其智勇双全的表现更是无比敬佩。


    或许单纯的文成公主在折服于吐蕃使者时,对松赞干布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因为他手下的使者都已经这么利害了,那松赞干布肯定会更加厉害,于是文成公主便满怀着憧憬进藏。


    “李世民不想许嫁自己的亲生女儿,便想出折中之策。”


    “从宗室中挑一名适龄女子封为公主和亲吐蕃,这个女子便是后来的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唐蕃两国成秦晋之好。”


    “就这样,这个年仅17岁的女子,远离父母与故土。”


    “带着维护和平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使命,跋山涉水来到了滇藏这一边远之地。”


    “为了迎接公主,吐蕃专门修建了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对这个艰难求娶到的唐朝女子也是好感有加,对其十分尊敬,两人和睦生活了九年。”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长达三十年。”


    “文成公主牺牲个人利益,为唐朝和吐蕃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一,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文成公主出生宗室,端庄贤德,博学多才。”


    “她入藏时,嫁妆丰厚,奇珍异宝无数。”


    “其中更为珍贵的是大量的先进工艺技术、医药农学著作、庄稼种子和生产工具、佛教文化和佛像雕塑等。”


    “她的到来使得汉族的瓷刻、剪纸等中原先进工艺传到吐蕃。”


    “她带来的医典、农书、理发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她带来的各种庄稼种子,现已成为西藏的标志性植物。”


    “她崇尚佛教,协助建立了大小昭寺,佛教在西藏兴盛起来。”


    “其二,促成了大唐与吐蕃的和睦相处。”


    “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成为姻亲,关系极为融洽。”


    “和亲后二十多年间,几乎没有战事。”


    “唐朝西陲边防得以巩固,百姓安居乐业。”


    “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前往国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使臣和商人在两国间也是频繁往来。”


    “文成公主热爱藏族同胞,投桃报李,藏族人民也对她抱有崇高的敬意。”


    “他们尊称文成公主为甲木萨,在藏语中意为汉女神仙。”


    “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国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她的塑像直到现在还被藏族人民供奉于大昭寺,来此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由此亦可见文成公主对促进藏汉百姓亲如一家,有非常大的功劳。”


    李隆基:在汉藏历史上,文成公主功不可没。


    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吐蕃和大唐化干戈为玉帛,同时大唐也向吐蕃带去了农业与手工业。


    吐蕃王朝处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能种的农作物不多。


    而且他们没有精良的农耕用具,也没有相关的耕作知识。


    所以经常处在缺粮的状态,只能对外征战。


    文成公主在长安之时,就将农技人员,农作物的种子,织布机等可以改善吐蕃生活的人和物都放进了嫁妆之中。


    一到吐蕃,这一批人和物就发挥了大作用。


    首先就是改良青稞的种植方法,青稞是雪区的主要农作物。


    但是当时的产量特别低,文成公主带来的人手把手教当地的农民开垦、灌溉,让吐蕃地区的青稞产量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文成公主还派人将长安的种子培育出来,种在了高原之上。


    并组织妇女们每天到布达拉宫学习养蚕、织布,让子民能穿上比较轻盈保暖的麻衣、棉衣。


    文成公主不遗余力地帮吐蕃人民改善生活,同时还带去了大唐先进的天文、历法等等。


    那一段时间的吐蕃,有文成公主的帮助和大唐的扶持。


    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在青藏高原一带几乎没有别的国家敢跟吐蕃叫嚣。


    而文成公主也因为这一系列造福吐蕃百姓的行为,让臣民都十分爱戴她,从此大唐和吐蕃两国再无战事。


    幸福的时光总是易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吐蕃共同扶持,经营王朝的日子在九年后戛然而止。


    松赞干布年事已高,再加上常年征战,婚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而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和松赞干布的年纪,文成公主一直没有生育,膝下没有一儿半女。


    丈夫去世,继位的吐蕃新王是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把持朝政的是宰相禄东赞。


    其实,文成公主有机会回到长安。


    在松赞干布去世前,唐高宗李治曾派人前往西藏,将大唐送过去的公主迎回来,这其中就包括文成公主。


    但文成公主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和平,没有跟着使臣回去。


    这次也一样,松赞干布去世后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和平。


    政治地位被大大削弱的文成公主,也没有向大唐求助请求回到故土,而是选择留在了吐蕃。


    但是选择留在吐蕃的文成公主并不好过,首先她无儿无女,没有孩子承欢膝下,所以常常会感觉到孤独。


    其次,虽然她一直致力于改善吐蕃人民的生活。


    但是新任统治者对大唐并不是那么友好,使得文成公主受到的待遇大不如前。


    新赞普还向大唐挑起战争,这使得大唐和吐蕃长年处于战争中,文成公主所维系的和平画面也逐渐消失。


    虽然,文成公主从未放弃过缓和大唐与吐蕃的关系。


    但是很不幸,一个女子在朝局中注定是有心无力的。


    文成公主在战争和政治压力下决议常伴青灯古佛,在吐蕃又生活了三十年。


    最后文成公主在吐蕃染上了天花,所以不久后文成公主就去世了。


    文成公主去世之后,大唐就派来了使臣参加她的葬礼。


    吐蕃赞普虽然与她不亲,但也念在文成公主给吐蕃带来的变化而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爱戴文成公主的臣民也纷纷来送葬。


    十八岁那年,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将文成公主送入了吐蕃。


    四十八岁,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将文成公主葬入了葬王墓。


    无可否认,文成公主是一名和亲公主,但是也是一名出色的女外交官。


    她用她的智慧给吐蕃人民带来了文明和希望,也给吐蕃与大唐维系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维系了大唐和吐蕃之间近两百年的友好经商贸易环境。


    “文成公主为吐蕃,为唐朝做出了重大贡献。”


    “可她的晚景却十分凄凉,松赞干布与她的婚姻仅仅持续了九年。”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其子李治继位,唐朝内部暗流涌动。”


    “第二年,松赞干布也离她而去,死因成谜。”


    “有说因病暴毙,也有说暗杀而亡。”


    “不管死因如何,文成公主都先后失去了唐朝靠山和丈夫支持,也未有子嗣,她的境遇似乎瞬间尴尬起来。”


    “政权更迭,新帝是松赞干布的幼孙芒松芒赞,而实际掌权人却是宰相禄东赞。”


    “禄东赞此人颇有政治才能,但野心勃勃,力图扩张。”


    “他执政期间,吐蕃的实力越来越强,和大唐的关系却越来越微妙,不复之前的亲近之感。”


    “十来年的时间,禄东赞逐渐向外扩张,吞并周边小国,将青藏高原都纳入吐蕃版图之中。”


    “他最后发兵消灭的国家是吐谷浑,彼时吐谷浑已是大唐的附属国,此举无疑是对大唐赤裸裸的挑衅。”


    “一山不容二虎,大唐与吐蕃的战争很快打响。”


    “数次攻伐之间,已是势如水火。”


    “在寡居的三十年间里,文成公主从未回过大唐。”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旧亲。”


    “文成公主一边怀念着归乡,一边思念着丈夫,孤独而又凄凉。”


    “在大唐与吐蕃开战后,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愧疚感和无能为力的自责感,文成公主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公元680年,这位一生传奇的女子感染天花,客死异乡,终年五十六岁。”


    “文成公主去世后,藏族人民怀念她,中原人民祭奠她,历史人民歌颂她。”


    “两国和平使者、汉女神仙,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名词堆砌其上。”


    “确实,她与松赞干布的婚姻造就了一段人间佳话,她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成就了一部个人史诗。”


    “可是,和亲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蕴含了中原女子的无奈和忧愁。”


    “昭君也好,文成也罢,她们背负着维系两国友好邦交的使命。”


    “万里远嫁,举目无亲,至死也不曾再踏上故土,这是何等的悲哀。”


    曹雪芹:文成公主与王昭君都是和亲,但二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日益改善。


    两国之间商业贸易日益频繁,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同时松赞干布倾慕中原文化已久,于是便借着和亲的机会引进史书典籍进入西藏,并命令贵族子弟学习中原文化。


    文成公主本人也是饱读诗书,博学多能。


    她以儒墨两家思想开化吐蕃,倡导和平,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


    她亲自教授妇女们养蚕抽丝及刺绣女工,亲自教授师傅们汉字书法以及绘画,又以师傅之手广招学徒将汉文化传遍吐蕃。


    同时,她在入藏时带来了一座释迦牟尼佛像及三百六十部佛经。


    在入藏后她深受藏族佛教的熏陶,并开始将其与中原佛教相结合,使佛教焕发全新的面貌。


    文成公主还虚心学习藏族语言,在学有所成后与松赞干布一起翻译藏族佛经。


    并将大量藏族佛经译本传回中原地区,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区的佛教发展。


    文成公主对佛教发展的巨大贡献,使其在藏传佛教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菩萨的化身。


    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以王后的身份继续在吐蕃生活达三十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病逝后,吐蕃族人民感其恩遇,特为其建造文成公主庙以示纪念。


    相比之下,在汉朝时同样是前去和亲的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


    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胡俗王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的长子。


    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


    但成帝令她遵从胡俗,王昭君只得下嫁,最后郁郁而终。


    文成公主与王昭君都是和亲,但二人的待遇和结局却完全不同。


    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


    其一,所属朝代国力的不同。


    文成公主所属的唐朝正值李世民贞观之治时期,国力非常强盛,中原地区外的各邦都争先恐后想与唐朝结交。


    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是能保住他们和平的守护神,更是与中原实现对话沟通的桥梁。


    再者,倘若文成公主在吐蕃所受待遇不好,唐朝皇室定会对吐蕃追责,而吐蕃的实力又不足以抵挡唐朝的进攻。


    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件易碎的宝物,必须要好好捧在手心上对待。


    而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所属的时代正是汉元帝与汉成帝统治时期。


    因汉元帝宠信宦官,汉朝的国力早已日渐衰退,对匈奴造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所以匈奴王室也基本没有把汉王室放在眼里,即使王昭君所受待遇不好,汉王室也不敢过分追究责任。


    其二,两位和亲使者的身份不同。


    文成公主虽说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但好歹也是皇室之女,与李世民流着同样的血液。


    身份地位自是甚高,说话也更有分量,所以她可以轻易废除藏族地区的陋习。


    吐蕃若不好好对待,必定遭到唐朝皇室的谴责。


    而王昭君却只是平民出身,说话没有分量。


    背后也没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为她撑腰,自是只能受人欺凌,随波逐流。


    其三,所前往的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度不同。


    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密切相连,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佛教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可以说与西藏地区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渊源,所以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


    而王昭君所进入的匈奴地区是出了名的野蛮,匈奴地区的大部分人对中原文化所知少之又少。


    王昭君嫁过去后不仅没有渊源,还存在着生活习惯上的冲突,自是难以被匈奴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文人对和亲进行抨击,需要一个弱女子的幸福来保持和平而羞愧。


    但是大多数文人之所以会对和亲发出抨击,都只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历史中的个体,他们只看到了远嫁的公主内心的煎熬。


    但如果把和亲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格局中,就会发现其实和亲是一件伟大的壮举。


    虽说,和亲牺牲了一位女子的幸福。


    但是如果不和亲,两国交战,那么将会有无数将军士兵战死。


    这些男儿背后更是一个家庭,他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


    倘若他们都战死了,一个国家将会出现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


    有多少女子要忍受丧夫之痛、丧子之伤,有多少孩子自出生下来就会没了父亲。


    如果和亲,那么牺牲的只会是一个女人的幸福。


    但这份幸福能拯救两个国家中无数女人的幸福,更能避免无数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同时和亲所带来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能够为两国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所以,抛开个人得失的小格局,和亲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其伟大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