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21世纪,佛学一直在,存在即合理,说明是有可取之处的。”萧然不信佛,但是知道这很重要。
“玄奘及其弟子创立了唯识宗,这一宗派在华夏佛教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理论体系严谨、复杂,对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交叉影响,提升了华夏佛教在学术层面的高度。”
“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绘画、雕塑、文学等诸多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众多的佛教寺庙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是艺术瑰宝,敦煌壁画等佛教艺术作品更是举世闻名。这些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佛教教义中的慈悲、善良、宽容等观念,有助于引导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劝人戒恶从善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
“以佛教为桥梁,华夏和周边国家以及天竺等佛教兴盛的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加强了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一千多年后,佛教是三大教之一!”
“原来如此!”豫章公主点点头,之前没想过这些。
刚刚进长安城,就发现不太一样了。
长安城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喧闹非凡。
消息如疾风般传遍四方——玄奘大师归来了,还带回前所未有的荣耀与珍宝,引得百姓倾城而出,争睹这历史性的一幕。
城门口,禁军整齐列队,甲胄生辉,手持自动步枪的玄甲军威风凛凛地当先开道。
他们此番远赴天竺,一路风尘仆仆,却难掩周身豪迈之气,胯下战马嘶鸣,宣告着不凡功绩。
李世民换上龙袍,回到许久没有去的太极殿。
太极殿,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满朝文武肃穆而立。
听闻玄奘进宫,李世民难掩激动。
玄奘身披崭新袈裟,手持锡杖,步入大殿,行罢大礼,呈上部分经书样本与异域珍宝名录。
萧然现在是王爵,也可以在太极殿看看。
想看看玄奘法师什么样子。
玄奘肤色是历经日晒风沙后的古铜色,透着坚毅。
额头宽阔而光洁,仿若藏纳着无尽智慧,眉如远黛,不浓不淡,弧度恰到好处,双眸恰似澄澈的幽潭,瞳仁漆黑深邃,偶一闪动,尽是洞悉世情的悲悯之光。
鼻梁高挺笔直,仿若山川峻岭,撑起整张脸的立体感;嘴唇略显干裂,唇色暗沉,嘴角微微下垂,自带几分肃穆,却在与人对视时,漾出温和笑意。
李世民目光灼灼,看向玄奘,朗声道:“法师此去,孤身涉险,遍历万难,朕时常挂念。不想今日归来,不仅携回失传经法,壮大我大唐佛缘,还扬我大唐国威于天竺,令他国俯首进贡,实乃功高盖世!这一路艰辛,想必远超常人想象。”
玄奘垂眸,谦逊回道:“陛下谬赞,贫僧不过秉持求法初心,幸得陛下威名庇佑、将士护送,方能往返顺遂。天竺佛国,佛法昌盛,贫僧唯恐经典不传、教义不明,有负大唐佛门期望,故而竭力搜集。”
李承乾出列,拱手道:“法师此举,于文化、外交皆意义非凡。诸多经书流入,必能启迪民智、丰饶学术,收得天竺进贡,周边邦国见状,定当对大唐敬畏有加。”
这件事对大唐来说好处多多。
玄奘越看越像得道高僧,萧然脑海中浮现唐僧的画面。
相比起柔柔弱弱的唐僧,玄奘一看就是武力值爆表的武僧。
不懂点拳脚功夫,怎么可能一个人游历这么多年,走这么远还能安然无恙回来。
后面的安排这些,萧然没有听,这些事情萧然不感兴趣。
走出太极殿看到外面有个年轻帅气的小和尚,萧然好奇询问,“这位小师父,你是天竺人还是大唐人?”
“施主,贫僧是大唐人,名辩机!”
萧然就感觉会是,没想到真是辩机和尚。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萧然笑着点点头,转身离开。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看到萧然也凑过来了。
“哥,那个小师父是谁?你认识啊?”豫章公主指了指。
“不认识,随便问问,是辩机和尚。”
“辩机和尚!”李丽质和豫章公主好奇的多看几眼。
很明显,李丽质和豫章公主都知道辩机和尚的野史。
“十七知道那些事情,估计会生气吧!”豫章公主又看了看辩机。
“正史不一定真,野史是真野啊!”萧然表示:“那些事情不是真的,是假的。”
据史料记载,辩机和尚作为玄奘的高徒,承担着帮助玄奘翻译经书的重要任务,其行动受到官府监控,且工作繁忙,很难有机会与高阳公主私通。
高阳公主作为李世民的女儿,其行为受到诸多约束,与辩机和尚这样的僧人相恋并私通,几乎不可能发生。
房玄龄的墓碑上记载了高阳公主帮助房玄龄送信等事,若风月案存在,这些内容不可能被刻在墓碑上,因为这对房家和皇室都是耻辱。
如果是真的,那皇家和房玄龄家族都会刻意抹除高阳公主的存在,不可能刻在墓碑上。
在唐朝的正史《旧唐书》以及宋太宗时期官方编订的文集《太平御览》中,均未提及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这段传闻。
该事件最早出现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编著的《新唐书》中,后来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但欧阳修和司马光均有排佛立场,其对该事件的记载可能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所以这件事多半是刻意抹黑造谣。
如果没有这件事,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知名度应该很低,辩机和尚的知名度更低。
因为这件丑事,高阳公主的知名度比起李丽质这个嫡长女也是不遑多让。
可惜是黑红!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千多年了还是被很多人提起。
心疼这三人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