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气运图录,开局娶亲大小乔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扩军之日

第二百二十七章 扩军之日

    杨辰听闻,长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几人连忙拜倒言谢道:“主公英明!”


    杨辰轻轻摆手,示意几人退下,却单独让郭嘉留了下来。


    “奉孝,此事,你当真不知?”


    杨辰眯眼冷声问道。


    十日之前,便是郭嘉告诉他兵力不足的问题,十日之后便有了这件事情。


    若说郭嘉完全没有关系,杨辰都带有疑虑。


    郭嘉轻叹一声,言道:“主公,此事我确实不知,如有隐瞒,尸首异处!”


    杨辰拂袖,言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不要再提!”


    郭嘉抱拳告辞。


    深夜,荀彧宅院之内,荀彧端坐郑重,深夜不眠。


    须臾之间,宅院之外隐隐约约有人影浮现,又有交谈声响起,片刻之后,一人前来。


    赫然是那荀彧的侄子,荀攸。


    荀彧不回头,只是淡淡问道:“杨辰不许有人探望,你此时贸然进来,容易被人抓到把柄。”


    荀攸言道:“无妨,宅院中人都是我等以前亲卫,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不会多说什么。”


    “再者,我是你的侄子,纵然被杨辰发现我进来探望,多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荀彧轻笑,回过头言道:“看来你已经把杨辰摸得很清楚了。”


    荀攸诧异,不知荀彧在说什么,只是急切的问道。


    “叔叔,如此重要关头,你为何要做如此之事?那杨辰一直对你有所防备,你如此做,岂不是让他杨辰有机可乘?”


    荀彧起身,缓缓落座,接过荀攸端来的一杯茶,轻笑道:“我做了何事?如何会被杨辰所害?”


    荀攸急切道:“哎呀,叔叔你怎故意装糊涂,十日前那杨辰刚说过不得扩大征兵,你为何要献帝下诏令,不经过杨辰便传达各地?”


    荀彧微微摇头,言道:“看来你还是不了解杨辰。”


    “此时并州缺少兵马,那杨辰多年以来连连告捷,便以为凭借手中精锐便可以完胜袁术,故而不能下狠心,劳民伤财。”


    “通过今日朝堂之事,我虽不知,却也能够猜得到,那郭嘉许是早就已经言说过杨辰。”


    “既然杨辰不能下狠心,那作为属下,我等自然需要为其分忧。”


    “扩大征召之事,便是需要我等去做,待杨辰发现之时,士卒已经征召完毕,杨辰便无可奈何。”


    “此难道不为好事吗?”


    荀攸听完,一拍大腿,叹息道:“可如此一来,那杨辰手下兵马大增,罪名却是叔叔承担的,那杨辰若是想要过河拆桥,只此一事便可以致叔叔于死地,叔叔糊涂啊!”


    荀彧笑道:“你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可见你还需要成长。”


    “那杨辰心性,必然不是嗜杀之辈,亦不是冲动之辈,此等事情,他岂会没有反应过来我的想法?”


    “再者,郭嘉田丰等人,定然不会看我身死,纵然他杨辰一时之间没有想到,郭嘉田丰岂不会点出来?”


    “若是杨辰执意要杀我,那便只能说明此人没有大略,有勇无谋,不成大事而已。”


    荀彧起身,环顾四周,指点门外,轻笑道。


    “你看此时,我犯了如此大罪,杨辰却只把我软禁于此,岂不正好能说明杨辰心中所想?”


    “惩戒我只因不得已而为之,军法如山,杨辰若是不罚我,如何在手下立足?”


    “你且看好,少则数日,多则半年,杨辰必定放我出去,且定然会重用与我。”


    荀攸听闻,恍然大悟,连连赞叹,而后言道。


    “我忧虑叔叔心切,却是没想到中间竟然还有如此谋略,叔叔真乃智慧滔天也。”


    荀彧轻轻摆手,言道:“你去吧,虽然你来探望我,杨辰是默许的,可时间久了必定有变,你放心即可。”


    荀攸点头,抱拳行礼告辞。


    屋门关闭,荀彧再行端坐中央,叹息道:“汉室汉室,终归是走上了这条路。”


    “杨辰啊,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刺史府宅院内,杨辰听闻郭嘉来报,皱眉问道。


    “荀攸去探望,两人说了什么?”


    郭嘉轻摇头,言道:“不知,荀攸进去有一炷香的时间,便出来了。”


    杨辰听闻,似是轻轻出了一口气,而后问道。


    “征兵诏令之后,十日内,增加了多少兵力?”


    郭嘉回道:“回禀主公,十日内,连带并州,冀州,兖州三地,共有五万士卒参军,这还仅仅是一部分,征兵告示处,还有无数百姓想要参军。”


    “三州百姓听闻主公要抗袁术,便纷纷自愿参军,便是不符合规定的,也想要参军,不得不说,这一纸诏令,倒是有不少影响。”


    诏令之上可不仅仅是扩大征召范围的事情,更有写清为何要大力征召,为何要扩大范围。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袁术来犯,已经攻克徐州。


    袁术此人,冀州兖州百姓岂能不知?


    这两地内,有不少扬州逃难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俱是知晓袁术此人暴敛无度,横征赋税,欺压百姓,强抢民女等等。


    手下士卒大多为山贼野匪,一旦破城,大家便没有活路。


    并州百姓虽不知晓扬州袁术,可百姓皆知,在杨大人的治理之下,并州生机勃勃,百姓其乐融融,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想要更换一个治理者。


    又听闻那袁术破城,大多直接屠城,自然心中胆寒,不愿杨大人落败。


    如此一来,便各自奔走相告,上到六旬老人,下到十五孩子,纷纷自愿参军,誓死守卫杨大人。


    遂不过十日,三州各地便已经征召五万士卒,虽说大多为新兵,可袁术手下五十万人,也大多都是强征入伍的被迫害者。


    两相比较,倒是杨辰手下士卒更加勇猛。


    郭嘉言道:“主公,天下百姓皆知主公厚德载物,善待百姓,收获民心,在此关键时刻,便会得到百姓支持。”


    “君为民思,民为君忧,此乃天地之道,天子之道,主公无需多虑。”


    杨辰心中凌然,猛然转过身来。


    却只看到那郭嘉面带笑容,丝毫不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