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两百五十六章 分工

第两千两百五十六章 分工

    这些设备在四表舅眼里,可就堪称逆天了。


    在ps里打开两幅照片,将王戎的那部分剪切复制,制作成绢本照片的一个图层,调整不透明度到百分之五十,锁定长宽比进行缩放,然后四表舅就看着上面这层半透明的图层上的王戎,和绢本照片上的那个王戎渐渐契合成了一个,完美到分毫不差。


    之所以选择王戎,是因为他手里那根老头乐或者旱烟锅子一样的如意,是一根很长很直的线段,可以作为完美的参照物。


    处理完王戎,再处理其它的几位人物就更不是问题了,这次周至对绢本的照片对比度和三色蒙版图层做了一些调整,故意做了去通道色后,还意外地让一些画面细节展露了出来。


    总之经过对比调整,除了实在看不清的荣启期外,七贤都能够完全契合。


    这就证明了这幅《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的确与南齐大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处于同一母范,也就是说这幅图乃是根据真迹临摹的。


    这个真实性确定下来后,再结合上其它方面的证据,画上的题款“陆探微竹林诸贤图,奉义郎翰林待诏图画院祗候厉昭庆上”这句话,就说明了这幅画的真实出处。


    因为这句话中留下来“图画院祗候”五个字,这是厉昭庆随李后主入宋之后才有的官职,因此这幅画的创作时期乃是宋初。


    这个年代,比目前存世的顾恺之的摹本还要早一百多年!


    既然《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和《如意轮菩萨像》已经可以判定为真,那与之一同发现的其余两幅,为真的可能性又再增大一分!


    确定了画卷的真伪,接下来就是修复,画卷本身的高度虽然与普通卷轴差不多,高度五十多厘米,但是长度却很夸张,长达四百多厘米,与顾恺之的《烈女传仁智图卷》相当。


    哦,现在应该叫做《列女传仁智图上卷》更加合适了。


    四百多厘米就是四米多长,这个长度现在甚至已经胜过了大多数楼房的客厅长度。


    每个朝代的度量衡都是不一样的,以宋绢为例子,一匹是有具体要求的,一般宽度为二尺五分,长度约四十二尺,重量为十二两。


    然后宋代的一尺是31.68厘米,一斤670克,一两略等于42克。


    所以宋绢一匹,换算成公制,宽度略为80厘米,长度为13米出头,总重量为504克,刚好差不多现代的一斤。


    可以说是相当轻薄的材料了。


    虽然总宽八十厘米,但是绢帛基本也不是能整用的,因为边缘部分和中心部分的疏密程度不同,制作书画用绢的讲究也就很多,必须去掉上下边缘疏密不大均匀,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被污染撕裂的那一部分,只留下中心那部分,作为书画用绢使用。


    因此宽度六十厘米左右,几乎是所有古代画卷的宽度极限。


    长度倒是不如何受限制,可以无限拼接,比如《千里江山图》,宽度为五十一点五厘米,长度则有十二米左右;《清明上河图》,宽度为二十四点八厘米,长度却有五米二八;《汉宫春晓图》,宽度只有三十七厘米,却长达了二十米。


    更夸张的是清代张廷彦绘制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从京西万寿山一直画到了紫禁城寿安宫,全图长达百余米,分作四卷,单卷的长度也有三十米!


    因此不做拼接那是不可能的了。


    古人制作画绢,都要经过胶、矾、染等熟化工艺,除了涂抹,还需要浸泡,这里就又多了一项限制——容器的大小。


    因此虽然一匹绢的长度很长,但是工匠们同样会将之进行裁切,加工成标准书画用纸张的大小,做好初步处理,售卖。


    除了特别的“定制款”外,绘制长卷,一般都是临时拼接绢布,这个不是什么高难工艺,每个裱画铺子都能够完成。


    同样的情况,对于用作天地边,隔水,首尾,起装饰保护的绫锦来说同样如此。


    这一次四舅妈想尝试着将这些“压边料”也全都保留下来,对于揭裱的难度就增加了一些。


    四幅画都流传过相当长的时间,不过比较稳定,经手人比较少,主要都集中在宋代和明早期。


    虽然题款和续跋不多,但是依然非常的重要,比如曹不兴的《如意轮菩萨像》,后面米芾的跋文就是证明其为真迹的重要线索,同时光米芾自己的书法发帖,就已经是价值不菲的重要文物了。


    这些当然也要完美地保留下来。


    所以现在问题的难度就来了,卷轴要起边首先就要加湿,溶解画卷内的胶糊方能做得到。


    也就是说,四米多长的画卷,这个工作必须在短期内整体完成,这个要求可就高了。


    最后大家决定采用背揭的方式,就是让画面朝下,先把背裱给揭走,再将与画心相接的命纸也给撕掉,然后铺设上新的命纸,刷上浆糊水将画心“粘”下来放到另一个工作台上处理,剩下在这个工作台上的就只剩下各段的绫锦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它贴绢,然后找到接缝分解成一段一段,翻过来仔细修复了。


    说起来也不算太复杂,但是做起来还是非常操劳的,主要是很多阶段的活,需要一次整体完成,不能拖沓,对时效有要求。


    三人经过详细的分工合作,决定一人负责一段,四表舅负责带有后人跋文的尾部,四舅妈负责文字较少,装饰绫锦较多的卷首,周至则负责最核心的画心部分。


    倒也不是二老刻意将锻炼的机会留给周至,而是老人家实在没法跟年轻人比眼神,同时长时间地需要专注,二老也和周至不能比。


    干这一行也有职业病,那就是心率不齐。人在长期静坐专注的状态下,心跳会变得缓慢,时间长了就会养出病来。


    以前没人关注这个问题,四表舅和四舅妈也因为长期工作,有了这些毛病,周至上一世也不大关心这个,“重生”后干上了这一行才发觉了这个问题,每天有机会就要晨跑打太极,其实都是为了这个。


    不过这几天是实在顾不上了,这种硬仗一辈子都难得遇到一次,几天操劳啥都不算。


    还是那句话,条条蛇儿都咬人,这个活,三人都乐意给它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