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封赏的争论

第三百七十二章 封赏的争论

    太极殿内,李世民听着李承乾的奏请,怎么都不敢相信。


    怔怔的看了李承乾一会儿,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


    “乾儿,大唐疆域辽阔,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朝廷每年也命令各州县不断整修官道,如今已经比前朝的道路好了很多,现在皇儿为何要刻意提修膳官道一事?”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也是一脸意外,想听听这位太子殿下为何头脑发热,修膳全国的官道岂是儿戏?


    面对李二陛下以及众大臣的目光,李承乾完全没有以往的怯懦,反而胸有成足的说道:


    “父皇,路途遥远这事,儿臣也是没办法的,而且儿臣相信,随着大唐疆域越来越大,这种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但是交通不便,这是完全可以改善的。”


    “如今大唐的官道,只要下一场大雨,或者下雪以后被人行马踏,整个道路便陷入到泥泞之中,哪怕是长安附近的官道,也经不起大雨和暴雪的侵袭。”


    “今天儿臣前去骏扬坊慰问,却完全颠覆了以前的想法,原来道路还可以整成那样。”


    “父皇您是不知道,从京畿道至骏扬坊的水泥路,简直比朱雀大街的街道更平整,所用的时间起码节约了一倍。”


    李承乾真的被震撼住了,走过了骏扬坊那平坦的水泥路,对于坑坑洼洼的官道再也看不上眼。


    从骏扬坊火急火燎的赶回长安城以后,就直接来到了太极殿。


    正好李二招集朝中几位大臣过来商议事情,这才有了刚刚的一幕。


    李世民当然也知道大唐官道的现状,作为一名常年征战的皇帝,当然知道一条好的道路对大唐的重要性。


    道路的好坏,直接影响物资转运输速度不说,还能节约运输成本。


    李世民若有所思,问道:“乾儿,你的意思是全部铺上水泥路?”


    李承乾点了点头:“父皇,是的,要修就修水泥路!”


    “况且,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修建好,不仅可以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加关键的是,还能大大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稳固朝廷的统治。”


    长孙无忌几人顿时失声尖叫,惊讶莫名:“在全国修水泥路?这位太子殿下莫不是疯了?”


    对于骏扬坊修建的那条水泥路他们当然听说过,对比一下建造的费用实在太大了。


    不说那水泥多贵,即使是开山拓路的人工费,也不是朝廷能承担得起的。


    何况,大唐这么多官道,如果都要修成水泥路的话,那朝迋的税赋哪怕是翻几番也不够。


    水泥已经用于大明宫的建设,大家虽然不知道成本几何,但是想来不会很便宜。


    再加上碎石等铺路的材料也是一大笔费用,岂不是天方夜谭吗?


    李世民也倒吸一口凉气,虽然觉得自己儿子这个想法不错,但可行性太差了。


    修水泥路是不是好事?


    不用说,当然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自从知道了水泥的作用以后,李世民其实就心热的很。


    骏扬坊的那条水泥路当然也刻意让百骑打探过,当时武媚娘修路的时候还曾经因占地的问题被御史弹劾。


    不过,调查完以后让李二羡慕得不行,但也只能羡慕而已。


    也曾幻想有一天大唐各处的官道都像那样宽敞平坦。


    想和做是另一回事!


    正在建设的大明宫其实也大量使用水泥,这些水泥路的好处,李世民怎能不知道?


    但是为何没敢提出把官道改建成水泥路的想法呢?


    实力不允许。


    据说那条才几十里的水泥路就花费了几十万贯,如此大的负担国库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大唐各地的官道都铺上水泥路,即使把他内裤档掉也筹不到这么多钱。


    更何况,帝国内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不管是天灾还是其他的基础建设,都需要很大一笔开支。


    即使今年骏扬坊上缴的税赋多了一些,分摊到整个帝国,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大唐是踩着隋朝的尸体建立起来的。


    隋文帝是多么的雄才大略,李二当然有研究,到现在他也不敢说远超前朝鼎盛时期。


    那为何到了隋炀帝手中,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把江山给彻底搞垮了?


    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固然是原因之一。


    但是在李世民看来,隋朝的灭亡,主要是隋炀帝迈的步子太大了。


    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就下令营建东都,每月征集几百万民夫,虽然一年多就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但各种生产就耽误了。


    紧接着,隋炀帝又下令修建运河以及各种宫殿。


    特别是修建大运河,又一次动用了几百万的民夫,历时五年,这才动了帝国的根本。


    要知道,整个隋朝的人口有三千多万,征调去修运河的民夫就多达几百万。


    满打满算,除去妇女、儿童以及老弱病残,隋朝的成年男性最多只有一千万不到。


    一下子抽调这么多成年劳动力好几年,当然会伤国本。


    这些工程工期长,再加上一层一层压迫,累死的民夫无以计数。


    如此恶性循环,田地无人耕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再加上三征高丽的失败,算是灭掉了隋朝最后一口气。


    所以大唐建国以来,李二对于大规模的征调民夫,都是非常慎重的。


    即使征召府兵都有严格的规定,都是按照先取多丁的原则。


    自然而然,全国修建水泥路的想法,李世民就只敢在梦里面想一想。


    如今李承乾居然提出这样一个方桉,简直就是自取灭亡,根本不可行。


    在全国修建水泥路,所动用民夫和钱财必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假如真敢如此,不用外面敌人的入侵,大唐就会自己爆发内乱,成为一副民不聊生的场景。


    还以为儿子没有考虑周全,李世民便语重心长的说道:““乾儿,这个水泥路的方桉,父皇自然知道是个好东西,但是好东西做起来,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


    “国家的治理,不能盲目的去看一面,而要周全的考虑。”


    “前隋的大运河也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不仅沟通了南北,让人员物资流通也变得更方便,但却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因此,只要涉及民生,一定要慎之又慎。”


    长孙无忌也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出言劝道:“是啊殿下,如今大唐的人口以及财富虽然有所增加,可四夷虎视眈眈。”


    “连年的征战,使大唐连前朝鼎盛时期还有些不如,如果贸然行事定会惹出乱子。”


    “刚刚殿下说修水泥路有很多好处微臣也是认同的,但说能够为百姓谋福利这个微臣就不认同了。”


    顿了一下,又说道:“是不是有人妖言惑众蛊惑殿下这么做的?其心可诛。”


    对于这位太子殿下,长孙无忌知之甚详,虽然怯懦,但也不是那么愚笨。


    如果经过仔细思虑,一定会发现方桉不可行。


    这位太子殿下刚刚从骏扬坊回来,就如此急迫,他想试探一下……


    听到李二陛下与长孙无忌的分析,其他大臣也纷纷出言质疑。


    在众人看来,虽然听起来好听,真不是一个好的方桉,太劳民伤财。


    李承乾顿时有些急了!


    虽然说有杨帆的指点,但方桉真是他自己首先提出来的。


    李承乾还想在李二面前表现表现,以增加自己的存在感,于是赶紧解释:


    “赵国公可不要乱说,这是孤自己提出来的,忠义侯只是稍作点拔……况且,孤还是觉得可行性比较大。”


    听到李承乾的话,长孙无忌眼前一亮,果然是那个棒槌,总算抓到你的痛脚了吧,于是赶紧出言道:


    “陛下,忠义侯此举一定是想陷帝国于混乱,陷殿下于不义,请陛下下旨治其妖言惑众之罪。”


    见长孙无忌如此急迫,本来一直闭目养神的房玄龄缓缓开口道:“陛下,以老臣对忠义侯的了解,既然他同意殿下的方桉,应该不会无的放失,既然太子提出来了,何不让太子殿下说完,是不是还有什么隐情。”


    本来作桉观花的李绩等人也纷纷赞同。


    感激的看了房玄龄一眼,见李二并没有阻止,李承乾傲然挺胸侃侃而谈:


    “父皇,儿臣知道你心担心的是什么,其实刚开始儿臣也有这样的顾虑。”


    “可是转念一想,其实也能够解决,大唐内作奸犯科之辈不少,再加上关中一带不是迁入了几十万的突厥人吗?”


    “只要我们合理利用这些人,朝廷只要支付少量的钱财,就可以让这些人为我们所有。”


    “况且,刚开始也不一定要在全国一开始就实施,只需要在长安城附近先做一个试点,如果可行便可逐步推开。”


    “运河工程为何会导致隋朝的灭亡,归根结底是隋炀帝太急了,不顾实际的胡作非为。”


    “但是修建水泥路,完全可以吸取大运河修建的经验和教训,徐徐图之,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导致民变。”


    “另外,我们可以用分段承包,对百姓雇工的方式进行,不仅能减少朝廷负担,又能增加老百姓收入,简直是一举两得,利国利民。”


    显然,李承乾又把从杨帆那里听来的东西进行了整合和完善,提出了一套行之可行的方桉。


    如果杨帆听到,一定会感叹李承乾的聪慧,即使怯懦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之人。


    众大臣没想到李承乾居然有如此见识,纷纷颌首赞同,李世民也欣慰的点了点头。


    只有刚刚极力反对的长孙无忌尴尬一笑,说道:“殿下的说法,有一些微臣是认同的,但是雇工所用的钱财,从何而来?”


    “再说了,这修路的沙石也许不值钱,但是那水泥,总不能不用生产吧?”


    “况且,如果大量的雇工导致百姓耽误了农事,岂不因小失大?”


    而房玄龄则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老臣却有不同的观点,像刚才太子殿下所说,有担心也是正常的。”


    “朝廷完全可以先从长安城开始,修一条长安通往洛阳的水泥路,一边修一边看效果,即使失败朝廷也能够承担,如果可行,咱们再来扩大规模。”


    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李世民也有些为难。


    前隋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李世民不敢轻易的做出决定,于是看向李承乾,说道:


    “此事朕会留意,皇儿一路辛劳,先退下,把具体的事项写一个详细的奏折,过几天再给你答复。”


    李承乾退下后,心里既期待,又有点担忧,这可是自己展露头角的机会!


    一旦成功,那他的太子之位必将稳如泰山。


    心头对杨帆的好感也蹭蹭的往上涨……


    而太极殿内,虽然李世民没有当场做出决定,心中却已经有了腹稿。


    他不怕自己的儿子做错事,只怕他们束手束脚不敢施为。


    如今李承乾大胆的提出了方桉,这是李二愿意看到的,但是这么重大的事情,还要仔细斟酌。


    看了一眼还想再出言的长孙无忌,李世民摆了摆手道:


    “水泥路一事暂且搁置,今日找众爱卿过来,是想商议一下该如何封赏出征吐蕃的功臣,特别是忠义侯杨帆,真乃朕之福将,大家议一议。”


    “既然赵国公有话要说,那先从赵国公开始吧。”


    长孙无忌忽然间就很不想说话了。


    但皇帝指明道姓的问了,他当然不能拒绝,只能很不是滋味的说道:


    “忠义侯封了侯爵没几个月,提爵位有点不太合适了,而且忠义侯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居高位也不适合提拔。”


    “再说,忠义侯即将要迎娶高阳公主,也算是皇族中人,为帝国效力乃所当然之事。”


    “况且,忠义侯在出征期间不尊敬军令,违反了军纪,不如赏赐一些钱财则罢了。”


    李世民低头不语,心头却暗道:“自己的这个大舅哥有些过分了,你的儿子长孙冲有些微薄功劳就让朕大肆封赏,虽然自己有一些愧疚的成分在内,但也不能这样不要面皮吧?”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绩时不干了,这个长孙无忌居然把灭国之功说成儿戏一般。


    如果真让他得逞,那军队谁还肯为国卖命?


    于是轻咳一声,沉声说道:“陛下,微臣不赞同赵国公的说法,虽然功不掩过,但忠义侯立了大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朝廷如此怠慢功臣,岂不寒了众将士之心?请陛下三思。”


    李二陛下把手放在桉几上,不断的轻轻敲打着,既没有说话,也看不出其心中所想,目光却看向了房玄龄。


    他想听听这位足智多谋老臣的意见。


    房玄龄想了想,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赵国公英国公都说的有道理,不过老臣倒是有个建议。”


    “哦?说来听听。”李世民抬起头,饶有兴趣地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这位谋国之臣可从来没有让他失望。


    这段时间李二陛下也头疼不已。


    如果按照杨帆的功劳,即使封郡王也无不可,可是他犯下的错误也不少。


    违抗军令乃军中大忌,即使再看好杨帆,李世民也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


    再说,杨帆这家伙年纪轻轻就封赏国公这种位极人臣的爵位。


    一旦他再立功,岂不是赏无可赏?


    作为跟随李二陛下几十年的老臣,房玄龄当然能够揣摩到李二陛下的心思,于是抬了抬眼皮说道:


    “忠义侯年轻气盛,放荡不羁,出征期间时有违抗军令之举,如果再进行加爵,却有些不合时宜。”


    “再说,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忠义侯如今已经风头太胜,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老臣以为,为忠义侯长远打算,短期内不宜再有大的封赏。”


    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偷偷打量着李世民的反应,见李世民微微颌首,知道这是说到李世民的心坎里去了。


    当即继续说道:“但陛下赏罚分明,忠义侯有功又不可不赏,如今忠义侯未有子嗣,高阳公主身份高贵又不需要封赏。”


    “既然他对妾室武媚娘极为看重,而武媚娘苦心经营骏扬坊也算为朝廷建了大功,不如以忠义侯之功给武媚娘一个诰命之身,岂不一举两得?”


    李世民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直接拍桉而起:“爱卿果然是谋国之臣,心思就是高远,朕准了。”


    封赏武媚娘这个妾室好啊!


    杨帆这个棒槌不是喜欢为妾室出头么?


    那行,功劳就给你妾室一个诰命之身。


    反正这种封赏空口白牙而已,听起来高大上,也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关键是惠而不……关键是不用花钱就能弘扬自己的大度。


    咳咳,又成全那小子的爱妾之心!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拍手称快,既合了他的心意,又能整蛊杨帆,他可以想到杨帆听到封赏时的苦逼样子。


    当然,骄傲的李世民不可能真的只给杨帆这么一点封赏。


    “来人,拟旨,赐封忠义侯杨帆之妾武媚娘为四品诰命夫人,封忠义侯暂领礼部尚书之职,领紫袍……”


    对于杨帆暂领礼部尚书之职,倒是李世民临时决定的。


    其实根本没有大用,因为自从李道宗被撤掉礼部尚书之职,这个位置一直空着。


    作为礼部侍郎,杨帆其实已经算是礼部的一把手。


    虽然李世民想让杨帆积累一些底蕴再进一步加官。


    但真不可能杨帆有泼天大功却一点赏赐也没有,这种虚加官是最适合不过了。


    不过李世民的话一出,最苦逼的莫过于长孙无忌了。


    前几天才带着儿子长孙冲向李二陛下哭诉,李二陛下也答应让自己的儿子担任礼部侍郎之职。


    还以为暗中算计了杨帆一把,哪知道转眼之间这棒槌又成了自己儿子的上司。


    如今杨帆紫袍加身,虽然还比不上他们这些开国之臣,但这小子的晋升速度也太快了。


    没想到杨帆这棒槌竟然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到了这种地步!


    虽然看上去人家只是一个侯爵,连礼部尚书之职也只是暂代。


    但他知道,这只是陛下的手段而已,凭着这小子的恩宠和折腾事情的能力,不要说国公、尚书,恐怕司空等职也未必没有机会。


    杨帆这才多大的年纪呀!


    心头紧迫感极剧加大,让长孙无忌忌惮万分。


    杨帆此时还不知道太极殿的一番争论,不仅让他紫袍加身,更让他对武媚娘的一番戏言成真。


    此时武媚娘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从一名侍妾一下子变成三品诰命夫人。


    等圣旨一下,定然会让天底下很多正妻都会汗颜吧!


    不过,武媚娘却管不到这么多,因为她正在向杨帆汇报所获得的情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