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影帝的懒散人生 > 第三百零二章 同乡人

第三百零二章 同乡人

    顶着大雪,逛了一圈的万年两人回到了酒店。


    酒店房间里,关锦朋、陈祉兮正跟宣传人员确定之后的发布会内容,顺带调整着之后的日程,给几部华语电影的派对以及聚会留好时间。


    电影节不是村头放电影,看个热闹就完事儿了。主要的环节还是电影交流,以及参加各个剧组的派对。这些派对才是电影节影展的主菜,像是这一届里,大兵小将、团圆以及三枪都将举办派对。


    青年影视此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定然也不能像剑雨的时候一样,光是去蹭饭。自己也得举办一个派对,互相交流一下。


    华语电影人互相捧场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对于导演和演员都是个大好机会,扩展人脉,获得资源,交际圈就是如此。而对于片方来说,派对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环节,后续的销售合同基本都是在派对上达成。


    喜欢在饭桌和舞会上谈生意的不只是国人,老外也是一样的。


    “首映什么时候,关导?”万年走进房间问道。


    “17号,在‘大兵小将’之后。”关锦朋没抬头,手拿一枝笔画来画去,“那天同样首映的还有‘沙哈达’以及‘如何结束夏天’,挺不错的安排,场次也不少。”


    万年凑过去一看,好家伙,首映式上都是大拿:程龙、王权安、张一谋、于男、孙红磊、闫妮,还有弯弯和香江的几个导演。除了华语电影兵团之外,还有发行公司的几个人以及影展主席科斯里克。


    关锦朋算是柏林电影节的自家人,称得上是半个地头蛇,本地的熟人可不少,随便划拉划拉就是满屋子的星光璀璨。


    “关导,厉害!”万年心悦诚服,不愧是老牌导演!


    “大家给面子而已,”关锦朋谦虚道。


    ······


    下午,几人先是给团圆首映式捧场去了。


    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大多选取两种。一种是全大腕明星阵容,足以吸引全球媒体关注,一种的主题超前,引发话题和思考。而此次柏林电影节开幕影片:团圆并非是以上两种。


    看完电影,万年照例鼓了鼓掌,并在之后的记者采访环节给电影说了几句好话。说实话,这电影确实很不错,本来是一个相当尖锐,冲突相当大的故事,偏偏被王权安讲的分外的温馨。


    据王权安说,团圆的故事来源是凤凰卫视的一段纪录片,讲的是老兵去沪上找他以前的妻子,和妻子后来在沪上组成的这一家人在讨价还价,如果让妻子跟他走,给多少钱合适。大家讨价还价的结果就是5000块钱,令人可笑,也让人心酸,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件真实事件。


    新闻本身比电影更尖锐。作为触发电影的动机,已经够了。


    但是问题也有,开篇格局不错,但越到后来,开口却反而小了,到了结尾,收束得有些陡峭。前一场戏尚是生死离别,后一场戏就还原为平静如水的日常生活,中规中矩。很朴素、温馨、感人,但也缺少亮点和惊喜。


    而且,老外似乎不太能理解电影里人物的那种弯弯绕的思维。


    团圆的主题很国际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造成的骨肉分离,德意志人能理解,国人能理解,老美也能理解。但是里面的情怀,里面的故事情节设置则更加的民族化,比如说里面老陆的那种心思,那种沪上老男人的狡猾,只有国人才看得懂。很多记者以及影评人都没有看懂这层老奸巨猾,他们其实是不太看得懂这个部分。


    对国人来说,有些事不一定非要自己出手,很高明,可以借力打力,尤其在人际关系上。外国人不太明白这种曲里拐弯的智慧。


    当然,记者们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2000年,张一谋柏林巧遇巩丽。2010年,王权安柏林恰逢于男。这样的大新闻不问问,简直是丢记者这个行业的人。


    后续的媒体采访上,有记者就问,“柏林您来了好多次,上一次是拿金熊的图雅的婚事。当年的女主角于男是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之一,你们以前又是恋人关系。你会不会觉得她比别人更懂你的电影?看到她之后有没有想哭?”


    王权安则回答,“比想哭的感觉还要丰富一点儿。更多的是一种喜悦,我觉得我看到了于男的成长,不管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她个人成长了,她的阅历增加了。如果曾经喜欢过一个人,我会更愿意看到她成功。我只能说,在此刻看到这个人,让我更加相信以前和她经历过的那些东西是有价值的。这个人是可爱的,是独立的,我为她骄傲。”


    总之一个词:爱过!


    回到酒店时已经是五点钟,休息片刻之后,几人换好行头,坐着主办方给提供的礼车,前往了电影宫,准备参加电影节的开幕式。


    电影宫始建于2000年,刚好是十年前,柏林电影节五十周年的时候。


    柏林电影节本身标榜的就是东西交流的窗口,这个“东西”,可以是东西方文化,也可以是东柏林和西柏林。


    1951年6月6日,第一届柏林电影节开幕,当时的柏林是东西方对峙的中心。搞电影节的想法出自一个负责审查德国电影的年轻官员奥斯卡·马尔泰,当时的目的是要把电影节做成一个向以东方阵营展示“自由”西方的窗口,并显示美国在西柏林长期待下去的决心。


    柏林墙建成后,由于东西方对峙的加剧,柏林电影节作为西方窗口的作用更加明显。整个60年代,好莱坞影片充斥柏林电影节。


    当时,电影节还计划在柏林墙放露天电影,但没能成功。


    如今,柏林电影节已经从过去的西柏林搬迁到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此处正是当时柏林墙所在的位置。在这里建设电影宫,正好符合柏林电影节的初衷。


    大雪仍未停止,但是寒冷跟冰雪还是没能阻止电影爱好者的围观,也没能阻止女星们艳压红毯的野望。


    就连刘思思这样的咸鱼也下了狠心,穿上了一身黑色晚礼服,一副要跟寒冷死磕的样子。


    雪越下越大,穿上厚外套也难抵严寒,但为了让记者们能够拍到美图,女士们用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自己面带微笑、颇有礼仪地走过红地毯,但她们并未在红地毯上多做流连,显得本次红毯礼的时间略显仓促。


    当然,红毯上最大的亮点还是同为评审团成员的于男跟芮妮齐薇格,一个是一身露肩黑裙,惊艳性感。一个则是蓝色抹胸长裙,露着后背微笑。


    跟身边这个披着自己大衣瑟瑟发抖的咸鱼相比,简直是大联盟跟小联盟的区别!


    于男走过红毯的时候,配乐师特意播放了一曲欢快的中国民乐。万年没听出来具体是那一首,不过听起来挺喜庆!


    开幕式并无太多繁复的过程,仅以开场的女星高歌一曲拉开庆生序幕。科斯里克以主人姿态,一一答谢为柏林电影节六十年发展鞠躬尽瘁的好友们。但为避免过于煽情,他借强吻女主持人以调节气氛。中段的爵士歌曲表演,将在座嘉宾拉回到时光隧道中,重温了经典电影中的美妙音乐,而那些斩获金熊奖的瞬间在大银幕上一一闪现。


    十一时许,万年几人从电影宫走了出来。


    此时,天空中的雪小了一点。团圆是开幕影片,除了下午的媒体专场之外,开幕式之后还放了一遍,媒体跟杂志的反响都相当不错。


    万年对于故事没什么感想,反倒是被电影里的佛跳墙馋的不行。


    团圆除了入围主竞赛单元之外,还是美食单元的开幕影片。这个美食电影单元也是科斯里克上台之后的创新之一,今年是第四届,从14日持续至19日。


    美食单元集中展映与食品有关的电影,今年展映11部反映食品与爱情、自然和环境关系的影片。看完电影后,观众们还能到主办方专门搭建的豪华大帐篷里参加晚宴,亲口品尝电影中的美食,并与影片制作团队和厨师交流心得。


    万年也是提前买到了美食单元的入场券,除了团圆之外,还有料理鼠王,就为了吃去的!


    听说,团圆的宴会上,德意志厨子还要现场做一波佛跳墙,还是挺期待的!


    反正德国菜跟东北菜都突出一个喜欢乱炖,兴许也能做出七八分的感觉呢。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